第366章 爱意汹涌且绵长(第2/2 页)
裴将军沉声道:“恐怕不止如此。劫船者手法干净利落,非寻常水匪所能为。我怀疑是太子豢养的水鬼营出动了,专事截杀补给线。”
“那就还他一个狠的。”林氏眼神骤冷,“传信江南老掌柜,请他们改走陆路,绕道闽南;同时放出风声,就说下一船米粮将满载金银,由三千精兵护送,路线保密,三日后启程。”
陈敬会意:“诱敌深入?”
“不错。”她冷笑,“他们若敢来抢,我就让他们永远留在鄱阳湖底。”
计策既定,消息迅速散布。果然,五日后夜间,鄱阳湖畔芦苇荡中伏兵四起,数十艘快艇扑向所谓“运金船”。然而登船之后才发现,舱中空无一物,唯有数百坛烈酒与引火之物。刹那间,火箭齐发,湖面烈焰冲天,伏兵尽数葬身火海。
事后清点,擒获幸存者十余人,皆为水鬼营死士,身上纹有暗记,直指太子府。
林氏命人将俘虏押至城门口,当众审问,录下口供,加盖总督大印,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地衙门与书院。她在文书末尾写道:“此辈皆为太子爪牙,行凶作恶,证据确凿。望天下有识之士共鉴真相,莫被奸人蒙蔽。”
此举一出,舆论彻底逆转。原本观望的两位阁老联名上奏,请皇帝暂缓废黜裴将军之诏,并建议遣使赴岭南查明实情。更有民间大儒撰文疾呼:“古有武后改制,今有林氏扶危。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
太子得知,气得吐血晕厥。
苏醒后,他召来最后底牌??一名身穿黑袍的老僧,额嵌宝石,手持骷髅杖。“大师,如今局势危殆,您答应的‘借命续运’之术,可还能施展?”
老僧低诵佛号:“陛下阳寿将尽,太子气运亦衰。若想逆势翻盘,需以至亲之血祭天,取其魂魄镇压紫微帝星,方可延命三年,重掌乾坤。”
“至亲之血?”太子瞳孔收缩,“你是说……父皇?”
“非也。”老僧缓缓抬头,眼中幽光闪烁,“是您的胞妹,永宁公主。她生于帝星交汇之夜,命格纯阴,最宜献祭。”
太子浑身一震,踉跄后退:“不可能!她是我的妹妹!母后临终托付于我!”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老僧冷声道,“若您不愿,待林氏大军压境,您不仅失江山,连尸骨都将被挫骨扬灰。”
殿内寂静如死。良久,太子缓缓闭眼,声音沙哑:“……准了。”
同一时刻,岭南城中,一名少女悄然走入总督府侧门。她戴着帷帽,身形纤弱,却被层层护卫簇拥。林氏见她到来,竟亲自迎出厅外。
“公主殿下,您不该来。”她低声说。
永宁公主掀开面纱,脸色苍白,眼中含泪:“我知道你们要救我。京中有密线传来,太子欲取我性命,行邪术续命。我逃了出来,一路伪装成尼姑,跋山涉水……只求夫人庇护。”
林氏扶她入内,命人严密封锁消息。
当夜,她召集裴将军、陈敬及钦天监左使密议。
“太子已疯魔。”她将永宁公主带来的密信摊开,“他不惜弑亲祭天,只为苟延残喘。这样的人,岂能执掌天下?”
裴将军怒不可遏:“禽兽不如!此等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陈敬忧心忡忡:“可公主在此,若消息泄露,太子必倾全力来夺,甚至不惜亲征。”
“那就让他来。”林氏冷冷道,“我正愁找不到理由全面开战。如今他若敢踏足岭南半步,我便以‘护驾勤王’之名,率六万大军北伐!沿途州县必开城相迎,谁敢阻拦,便是同谋!”
钦天监左使忽然开口:“夫人,天象又有变化。昨夜观测,荧惑守心,太白昼现,此乃改朝换代之兆。而岭南上空,紫气东来,绵延百里,前所未见。”
林氏望向窗外,月隐星沉,唯有一线曙光悄然划破天际。
她轻声道:“黎明快到了。”
次日清晨,她登上城楼,面对全城军民,朗声宣告:“永宁公主已至我处,安全无虞!太子欲害亲妹,悖逆人伦,罪不容诛!从今日起,岭南正式起兵,以监国之名,清君侧,安社稷!凡愿追随者,不论出身,皆授田赐爵!凡助纣为虐者,诛九族!”
话音落下,万民跪拜,呼声震天。
“夫人千岁!”
“监国万年!”
“清君侧!平叛逆!”
烽火再度燃起,八百里加急文书飞驰四方。这一次,不再只是求援,而是**宣战**。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地底,一座隐秘祭坛正在修建。黑袍僧人指挥工匠搬运青铜鼎、刻写符咒,中央石台上,已绘出复杂的血阵图案。
一名宫女捧着玉盒缓步走来,盒中盛放着永宁公主的贴身绣鞋与一缕青丝。
老僧接过,嘴角浮现诡异笑意:“祭品已备,只待月圆之夜,便可启动大阵……届时,帝星重耀,女主陨落,天下重归太子之手。”
但他不知,那名宫女走出殿门后,迅速拐入暗巷,将一枚铜钱塞进乞丐手中。铜钱内藏微型蜡丸,内书一行小字:
“公主脱险,勿忧。岭南已备战,东风将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