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1/2 页)
李兰花和梁小满第一批进的货很快销售一空,利润远远超出她们预期。
把两人乐的牙花子都遮不住。
梁小满家的饭桌丰盛了,顿顿有肉有鸡蛋,主食全是精细粮。
红薯高粱玉米什么的,都吃的怕怕的,尤其是红薯。
大饥荒三年全靠红薯保命,现在听到红薯两个字就胃泛酸。
有钱了,再也不吃那玩意儿。
给一辈子没穿过几套新衣服的老伴儿,做了几身体面的新衣服。
周末不让儿女们来打秋风,不是舍不得那点买肉的钱。
挣的多哪里还在乎那三瓜两枣的。
不让他们来的原因很简单,她做生意已经够累了,她老伴儿上班也累,不想伺候一群人。
儿女孙辈不高兴她也懒得搭理。
徐芝琳说的对,等她挣到小崽子们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小崽子们就会变成孝子孝女。
这就是现实,也是人的本性。
李兰花还好,挣到钱改变也没多大,胡杨三餐都在饭店吃,她就在外面解决,只是比以前更舍得吃些。
舍得吃肉丝面,也舍得加鸡蛋。
筒子楼的邻居们见她们生意好,偷偷帮她们算了笔账。
哪怕一样赚一毛,李兰花两人这几天挣的钱超过八级工一个月的工资。
着实让人眼馋。
便有人明里暗里的打探能挣多少,哪里进的货。
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两人懂。
货是海城,卖货的时候就跟大家说过,但要详细打听是哪条路,哪一家拿的货,就不可能听到实话。
至于进价多少,挣了多少,就把杨嫂子儿媳那一套搬出来搪塞。
钱是挣的,挣的是辛苦钱,忙活一场也就够给家里添点肉菜。
两人对外人有所隐瞒,但对几位互相扶持几十年的老姐妹,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