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第1/2 页)
秀兰的鲜花店已经开到第6家了,几乎覆盖整个县城,就连人口最多的乡镇上,他们也占了两家。
每一家分店初营业的时候,秀兰就带着郭家老二——秋实和他的媳妇,进行蹲点。
运转正常之后,此花店就在郭家的亲戚里,挑选一个合适的人手负责。
秀兰是学的老妈那一套,自己只负责突击抽查,和月底收账。
所有的责任都在秋实夫妻俩身上。
秋实的媳妇夏玲有一点文化,负责管理这些花店,每天踩着自己的自行车,游走在各花店之间。
一边送花,一边看账。
日子忙碌又充实,这门亲事,是她娘家上赶着的,没想到,被如今的大嫂看中得了重用。
秋实分配到了一辆马自达,这是大哥春生给他买的,闲时可以搭个客。
忙时,订购的花卉需送到指定地点,有时他也帮着老婆送货。
夫妻俩都是秀兰的得力助手。
三弟冬志跟在后面打杂,以往是他们弟兄两个负责的。
自从二哥娶了媳妇后,自己的权力消减了大半。
是可以去送货,也可以帮着查账,可他和二哥一样,查账的速度,给大嫂二嫂提鞋都不配。
这所有的花店,隐隐的以二嫂为主了。
谁叫人家有文化,而且还勤快呢!
那款自行车蹬的能冒出火星子,后面焊的架子里放货,干起活来比一个男人还利索。
现在的冬志想开了,自己每个月挣的钱比临时工多,这就挺好。
老爹郭平安,喝醉酒的时候曾经感慨过,“咱家的风水不咋好,专旺儿媳妇!”
结果桌上的菜还没吃完,就被李秋娣给没收了筷子。
“咱家里不是靠着秀兰,你们一个个的能有这样好日子过?
瞧瞧咱们原先隔壁村的,比你岁数还大,都在田里插秧苗呢,他们吃的能有你好?
一天天的不知足,就败在这臭嘴上了!”
秋实看着憋屈的老爸连忙找补,“妈,我认为这样挺好的,等我找对象了,也找个识字的能干的。”
虽然都是他的想象,不一定能实现。
但在这个家里,他要是找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女孩子,以后铁定饿不死,但也只能挣三瓜两枣的。
李秋娣,“算你有眼光,上个月你二嫂的工资比你二哥整整多出20块钱呢!
别跟着你爸学,压媳妇一头,能有啥好事?”
郭平安酒也醒了,从媳妇手中拿过筷子,“我就这么随口一说,老大老二都不在家,你这么紧张干什么?”
坐在椅子上,晃着两条腿,啃鸡大腿的大宝子,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抬起头,“爷爷,我也是老大家的!”
郭平安一看宝贝孙子就高兴,他满不在乎又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在大宝子的面前,“快吃。”
孩子还小呢,能懂啥?待会儿一玩准忘记了。
这小子已经四岁半了,爸爸妈妈都很忙,他跟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
别看他小,头脑可聪明着呢,谁要是说他妈妈一句坏话,他表面不作声,回家一准告状。
他们拆迁的安置房,原来属于郊区,现在包括镇医院,和刘家的商业楼,全部属于城区范围了。
春生的农用机车队,规模越来越大,一到农忙的时候,他和刘大明,就各带着一队人马,奔赴不同的乡镇干活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