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这不是李云龙吗?(第1/2 页)
第44章 这不是李云龙吗?
不仅如此,陈川还注意到,部分车子上面加装了两挺M2勃朗宁机枪并固定在车顶上。
同时还加了钢板作为防护,看上去有些简陋,但也勉强具备了防空火力的效果。
虽说条件有限,做得不算精细,但是看起来也有点像真正的装甲车的样子。
再加上坚固耐用的车身本身,这款全地形战车,本就是一款真正的战斗装甲车。进了宝山城的陈川,并没有马上休息。
而是在夜幕下,检查了一圈混凝土防御工事的完成情况。
这些工事基本上已经全都建好了。
一门门重达七吨的155毫米榴弹炮、105毫米榴弹炮,都被牢固的混凝土结构保护着。
浇筑的混凝土厚度,也都达到了陈川要求的半米以上。
一同修建的半地埋式碉堡,也已全部完工。
还对一些民房进行了加强改造,使它们变成战斗掩体。
这场保卫战,核心思路就是在城区内打巷战。
直接放弃城墙和城外的防线,放敌人进城来打。
对于守军一方来说,这是相对更有利的选择。
现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干透,但使用的是快干水泥,再过一天就可彻底硬化,正式具备战斗力。
接着,陈川在楚云飞与姚长青的陪同下,穿过一间不起眼的小屋,进入地下指挥部。其实,这次防御工程中真正复杂的部分,不在地面,而是地下的庞大掩体网络。
整座城市地下都挖出了大量掩体,每个连队甚至一个排都有自己专属的地下据点。
许多武器装备和物资也都转移到了地底。
所有地下掩体内都做了钢筋水泥加固。
为防止雨水渗漏,地面也铺设了混凝土层,非常干净。
空间整齐结实,顶部四周全是水泥封得严严实实。
掩体本身就有好几米深,再加上钢筋混凝土防护,就算头顶炸一颗大口径炮弹也不会有事。
为了避免出口被鬼子堵死,所有的地下掩体尽可能彼此打通,同时还修了很多隐藏的出气孔。
每处掩体最少设置三个不同方向的进出口,连通不同建筑,隐蔽又灵活。这在陈川看来,已经有了点“地道战”的意思。
几千名官兵日夜施工,才建成了如此坚固的防御体系。
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楚云飞还是姚长青,这段时间明显劳累了许多。
而位于指挥部这一块的掩体是整个系统里规模最大的一个。
能容纳上百人不说,还专门设有作战中心和独立的弹药库,并配备了柴油发电机确保持续供电。
不过毕竟处在地下,潮湿闷热的问题还是无法避免,长时间待在那总会有点压抑。
但在战场上,有这样一座安全稳固的藏身处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回到指挥部后,陈川第一件事便是拿出了手里的那张人才召唤卡。这次他准备召唤一名军事指挥方面的人才,这也是目前他最急需的人员。
直接发起召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