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席不暇暖(第2/2 页)
本来另一间店铺,常静贞觉得还可以干别的,现在两间店铺都成了缝纫店,还有点拥挤。
一间干活,一间卖货,三个女人忙碌起来,连午睡的时间都没有了。
赵小姩想了想,觉得这样不行。
妈妈好不容易从做豆腐的劳累中脱离出来,现在又扎进了衣服的海洋。
赵小姩找了街道主任的聂主任,请她推荐两个女工。
聂主任圆头圆脸圆眼睛,不笑不说话,按照赵小姩的要求,推荐了王小英和李翠翠。
王小英30岁,家庭困难,也像蔡洁一样,在街上到处打零工做零活,
李翠翠是下乡返城知青,没有工作,接街道的手工活干。
两人都是街坊邻居中的干活利索人,聂主任也知道赵小姩找她是送人情给她,所以她也不想推荐不好的人去赵小姩那里。
赵小姩是个体户,用的人不合适,人家会换的,可不是工厂的铁饭碗,进去以后轻易动不了。
再说赵小姩那里精致的小东西多,来找她办事,次次都带几个漂亮的新头花给她们分。
赵家小店就是这几条街女人的美丽加油站,女人们有事没事都会去逛逛,不做衣服,买一些小装饰品也挺好的。
赵小姩添了第三台缝纫机,把常静贞从繁重的缝纫工岗位上替了下来。
从此常静贞就手里勾着毛线活,偶尔帮忙卖着货,主要带着小雪玩。
这样可以在春日里到处走走看看,不用整日哒哒哒地踩个不停了。
赵小姩给三个工人定的是轮休制,每周可以休一天,自己看着哪天休息都行,不能三人同时休。
但是这三个人就像加满了油的汽车一样,一天也不想休息。
因为是计件算钱,干的多得的多,谁也不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衣服加工质量上,赵小姩一开始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做得不好必须返工。
工资每周结一次,不拖不欠。
赵小姩给的工资比较高,给这三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这三人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就像焊在了赵家小店里,家里的家务活都被家里人给自动分担了。
尽管很累,收入可观。
蔡洁、王小英和李翠翠一天都不愿意休息,最后还是赵小姩做出了中午必须午休的规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必须午休是吧?那我们就早开门,晚关门。
最后赵小姩也不管了,让蔡洁当组长,她们三人自我管理,愿意加班就加班吧。
裁剪设计和接待是赵小姩的活,出去买布料和辅材的时候,就让常静贞看店卖货。
小雪刚开始在缝纫店玩,还觉得挺有趣,后来也觉得没意思了,大人们都没有空陪她玩,主动要求去上幼儿园。
于是赵小雪去了红太阳幼儿园,中午和早上都在幼儿园吃饭。
如果上午太忙,常喆没有回来做午饭的话,赵小姩和常静贞干脆连午饭都不做了,就在街上的馄饨馆和粉面馆解决午饭问题。
张静贞和赵小姩母女俩做梦也没想到,一个小店竟然能忙到这种程度,每天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总觉得忘记了一个什么重大事情,但是每天事赶事,就是想不起来。
hai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