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诀九州圣典(第2/2 页)
要义:此式为“怜弱小”
,专护老幼妇孺,剑光触人如春风拂面,可安抚受惊者心神。
修炼时需于育婴堂外练剑,听孩童啼哭,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之意,剑招需轻缓,不可带丝毫杀气。
宋代包拯巡查民间,以此式护被恶霸欺凌的孩童,剑光过处,孩童止哭,恶霸则心生愧疚,束手就擒。
实战:遇孩童、老者受困,剑势展开,可驱散凶徒,且使受困者心神安定,不惧危险。
第五式·导河归道
剑招:剑势蜿蜒,如江河曲折,左引右拨,带疏导之意。
要义:此式为“顺天时”
,可引洪水、泥石流等天灾转向,不伤及村落。
修炼时需于河堤上练剑,观水流走势,悟“堵不如疏”
之意,剑招需随地形流转,如水流绕石。
大禹治水时,以此式引黄河改道,避开良田,剑过处,洪水自动分流,如被无形之手牵引。
实战:遇天灾时,剑势所指,可使洪水改道、山火绕林,减少生灵涂炭。
第六式·五谷丰登
剑招:剑贴地面,缓缓扫过,如农夫犁田,带生机之气。
要义:此式为“养民生”
,可引地气滋养庄稼,使枯苗复荣、虫害尽消。
修炼时需于农田练剑,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之意,剑招需舒缓,如春风拂过田野。
神农氏尝百草后,创此式,剑过处,荒地生粮,饥民得以果腹。
实战:遇饥荒之地,剑扫过农田,可使庄稼快成熟,且颗粒饱满,非神力,乃激土地潜力之故。
第七式·善恶昭彰
剑招:剑光明亮,骤然刺出,如烈日破云,直照敌面。
要义:此式为“明是非”
,剑光可照见鬼魅原形、伪善者本心。
修炼时需于法场观刑,悟“天网恢恢”
之意,剑光需凌厉却不伤人,专破伪装。
明代海瑞巡按江南,以此式照见贪官污吏的贪腐之心,使其面红耳赤,自动认罪。
实战:遇伪装者(如妖化人形、伪善之徒),剑光一照,其原形毕露,心中阴暗处被照亮,再难作恶。
第八式·魑魅尽散
剑招:剑势凌厉,如雷霆落地,横劈竖斩,带金戈铁马之气。
要义:此式为“除民害”
,专斩为祸人间的妖魔、恶徒,剑光带万民唾弃之威,触之则魂飞魄散。
修炼时需于古战场练剑,感“替天行道”
之意,剑招需刚猛,如万民共击。
钟馗捉鬼时,常以此式斩恶鬼,剑光过处,鬼哭狼嚎,皆化为青烟。
实战:遇食人妖魔、叛国奸贼,此式展开,剑光带“民心公愤”
之力,可一剑斩之,且使其永不生。
第九式·天下归宁
剑招:剑归鞘时,右手按剑柄,左手抚剑鞘,气沉丹田,引人道元气向四周扩散,如涟漪荡开。
要义:此式为“安天下”
,无需锋芒,却能使纷争止息、万物安宁。
修炼者需在前八式大成后,于太平盛世的黎明练剑——听鸡鸣犬吠、看炊烟升起,悟“国泰民安”
之意。
此时剑归鞘的刹那,人道元气会如春雨般洒落,百里内争吵者停声,械斗者收兵,连哭闹的孩童也会安然入睡。
周武王灭商后,于镐京城外施展此式,天下诸侯皆放下兵器,百姓安居乐业,开创八百年基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战:非危急时刻不用,一旦施展,需心怀“天下无战”
之愿,引九州人道气运加持,可使战乱平息、灾劫消散,是真正的“定世”
之剑。
剑法禁忌:不可为私欲动剑。
若以剑法报私仇、夺私利,剑脊会逐渐生锈,剑光黯淡,最终沦为废铁。
且修炼者会被“人道反噬”
,行事处处碰壁,纵有优势也会功败垂成——此乃“公器私用”
之罚。
第五章指印诀·承天篇(详释)
人皇指印,非寻常术法手印,乃“人道权柄”
的显化。
以手指为“爻”
,以气血为“引”
,以民心为“基”
,结印时沟通天地间的“人道法则”
,可呼风唤雨、聚散万民、奖惩善恶。
与仙佛手印不同,人皇指印无需灵力支撑,全凭“民心所向”
——民心越盛,印力越强;若失民心,印则不灵。
口诀曰:“指印承天命,一念应民心。
三指为三才,五指镇五行。
印出风云变,印落灾祸平。
九印合一处,人道万古宁。”
九印详解:
第一印·万民印
结印:双手拇指、食指相扣成环,余三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直立,如众星捧月。
要义:聚万民愿力为护罩,可挡天灾(洪水、地震、陨石)、抗邪术(诅咒、迷阵)。
结印时需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感百里内百姓的“求生欲”
“安定愿”
,使愿力化为金色护罩,护罩强度与百姓数量成正比。
商汤灭夏时,夏桀以妖术召天雷,汤结此印,引万民“求生”
之愿,护罩挡住天雷,妖术反噬夏桀。
禁忌:不可为暴君、恶官挡灾,否则印力会反噬自身,护罩变为枷锁。
第二印·五谷印
结印:双手成拳,仅食指、中指伸出,交叉成“十”
字,如禾苗相交。
要义:催五谷生长,解饥荒之危。
结印时需念“仓廪实而知礼节”
,引土地生机与万民“温饱愿”
,使农田作物快成熟(一日抵一月),且颗粒饱满、无虫害。
神农氏尝百草后创此印,曾于大荒之年使万亩荒地生粮,救活百万百姓。
禁忌:不可过度催熟,否则土地会失肥力,数年颗粒无收——需循“天道循环”
之理。
第三印·河岳印
结印:左手掌心朝下按右手手背,双手五指张开,掌心向外,如山川绵延、江河奔腾。
要义:稳固地脉,止地震、防山崩、固河堤。
结印时需念“山河永固,四海升平”
,感大地“沉稳气”
与万民“安居愿”
,使地脉如铁铸,江河不泛滥。
大禹治水时,以此印稳固龙门山,使黄河顺利改道,至今龙门山仍少地震。
禁忌:不可强行改变山河走向(如移山填海),否则会引更大灾劫,印者会被地脉反噬,化为山石。
第四印·日月印
结印:左手指天(拇指与食指相扣成圆,如日),右手指地(拇指与食指相扣成圆,如月),双臂成十字。
要义:驱散阴霾、妖雾、邪瘴,使日月重光。
结印时需念“日月昭昭,邪祟难逃”
,感日月“光明气”
与万民“清明愿”
,使金光如瀑布倾泻,妖邪遇之即溃。
后羿射日后,天空留妖雾,民不聊生,嫦娥结此印,引日月之力驱散妖雾,百姓方见天日。
禁忌:不可遮蔽日月(如以印力遮天蔽日),否则会遭日月之力反噬,双目失明。
第五印·先贤印
结印:双手合十,指尖抵眉心,掌根与胸口平齐,如对先圣行礼。
要义:召人族先贤虚影,借其智慧破局。
结印时需念“法先贤之智,行人间正道”
,感文庙、宗祠中先贤的“教化气”
与万民“求知愿”
,使先贤虚影(如孔子、孟子、商鞅等)现身,指点迷津(如解难题、破阵法、定国策)。
张良辅汉时,曾以此印召姜太公虚影,得“暗度陈仓”
之计,助刘邦还定三秦。
禁忌:不可问“谋逆、害人”
之策,否则先贤虚影会怒而消散,印者会遭“智穷”
之罚,遇事皆糊涂。
第六印·童叟印
结印:左手抚胸(掌心贴膻中穴),右手下垂(掌心向外),五指微张。
要义:护佑老幼,使孩童壮健、老者康泰、病者暂缓痛苦。
结印时需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感万民“慈孝愿”
,使柔和白光笼罩老幼病弱,孩童食欲大增,老者精神矍铄,病者疼痛立减。
扁鹊行医时,以此印辅助治病,曾使垂死的孩童苏醒,失明的老者复明。
禁忌:不可为“恶老、劣童”
续命(如纵容恶老欺人、劣童害人),否则印力会转为“病气”
,印者自身会染顽疾。
第七印·奖惩印
结印:左手成掌(掌心向下),右手成拳(拳心向上),掌覆拳上,如审判之状。
要义:赏善罚恶,使行善者增福(如逢凶化吉、财源广进),作恶者遭厄(如摔跤、破财、众叛亲离)。
结印时需念“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感天地“公道气”
与万民“正义愿”
,使“善恶之力”
自动流转。
包拯断案时,以此印辅助,行善的证人常遇“巧合”
相助,作恶的凶徒则处处碰壁,不打自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禁忌:不可徇私枉法(如包庇恶人、冤枉好人),否则印力会反噬,印者会遭“善恶颠倒”
之祸——行善反招骂,作恶反得赞。
第八印·和合印
结印:双手交叉,十指相扣(左手拇指在上,右手拇指在下),如两人相拥。
要义:化解纷争,使敌对双方(家族、部落、国家)心生和解之意。
结印时需念“四海之内皆兄弟”
,感万民“和睦愿”
,使柔和的粉色气流缠绕双方,消解戾气,生出共情(如感对方之难、念往日之情)。
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以此印化解吐蕃与大唐的隔阂,双方百姓互通有无,共享太平。
禁忌:不可强迫和解(如压制正义一方妥协),否则印力会化为“怨气”
,双方矛盾会更激化,印者会被怨气缠身,众叛亲离。
第九印·人皇印
结印:前八印连贯结出,最终双手拇指相抵,四指张开如“人”
字,举过头顶,如人族屹立天地。
要义:引九州人道气运,显“人皇虚影”
,震慑神魔,安镇天下。
结印时需念“大道在人,而非在天;万物有灵,人为主宰”
,感九州百姓“拥戴愿”
,使万丈高的人皇虚影(面如当前印者,身披万民织就的“龙袍”
)立于天地之间。
虚影目光所及,神魔需躬身行礼,逆人者(如残害万民的神魔、暴君)会当场灰飞烟灭,化为滋养大地的尘埃。
此印非“人皇”
不可用——需得九州万民拥戴,且心怀“天下为公”
之念,否则强行结印,会被人道气运反噬,形神俱灭。
历史上,仅轩辕黄帝、大禹、商汤、周武王四人成功施展过此印,每次都使天地变色,人道昌隆。
第六章禁忌与传承
《人皇诀》的禁忌,本质是“人道法则”
的约束——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无一人可例外。
三大核心禁忌:
一忌“独夫之心”
。
修炼者若自视甚高,视万民为草芥,心法中的人道元气会迅变质,从金色转为灰黑色,如附骨之疽腐蚀经脉。
初期表现为易怒、多疑,后期则会被戾气操控,见人就杀,最终被群起而攻之,尸骨无存。
夏朝最后一任君主桀,曾修《人皇诀》却施暴政,最终被自身戾气反噬,死于商汤之手,便是明证。
二忌“轻动刀兵”
。
剑法以“定”
为旨,若为私仇、霸权滥用,剑上会染“血气”
(非寻常血迹,乃“不义之血”
),导致剑招失灵——该挡的挡不住,该解的解不开。
更严重者,会被万民唾弃,走到哪里都遭白眼、受排挤,纵有一身本事也无处施展。
春秋时,吴王夫差以人皇剑法伐齐争霸,剑染不义之血,最终被越王勾践所灭,身死国灭。
三忌“违逆民心”
。
指印诀的力量源于民心,若强行逆天而行(如为暴君续命、助贪官敛财),印力会瞬间反噬九州,引旱灾、蝗灾、瘟疫等连锁灾劫。
而印者自身,会被“人道诅咒”
缠身,世代不得安宁——子子孙孙皆贫贱、多病,且永无出头之日。
秦朝赵高篡改遗诏,以指印诀助胡亥篡位,最终不仅自身被诛,赵氏全族也在秦末战乱中灭绝。
传承轶事:
《人皇诀》的传承,从不依赖典籍,而靠“民心相传”
。
轩辕黄帝将诀法刻于“轩辕鼎”
,鼎随民心流转:商汤灭夏,鼎现于亳都;周武伐纣,鼎出于镐京;刘邦入咸阳,鼎归于长安……凡得鼎者,皆为顺天应人之人。
汉代之后,轩辕鼎失踪,诀法流入民间:农夫在耕作中悟淬体之法,医者在救死中悟指印之妙,书生在教化中悟心法之魂,侠客在护民中悟剑法之真。
虽无人再能集齐四卷,却使《人皇诀》的精神融入人族血脉——这或许正是黄帝的本意:人皇不在朝堂,而在每一个心怀苍生的人心中。
北宋年间,包拯虽未得完整诀法,却在断案中悟“奖惩印”
之理,以民心为秤,以公道为剑,成为“包青天”
;明代海瑞,在赈灾中悟“万民印”
之力,以一身正气引百姓愿力,挡住了贪官的陷害;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护佑家国而牺牲,他们或许不知《人皇诀》,却在行动中践行着“人皇精神”
——这便是最好的传承。
第七章终章·人道永昌
《人皇诀》告诉我们:人族最强大的力量,从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众志成城”
;最坚固的防线,从不是神兵利器,而是“民心所向”
;最长久的传承,从不是典籍秘录,而是“薪火相传”
。
它不追求长生不死,只在乎“活在当下”
——让每一个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安稳日子过;它不向往飞升成仙,只执着“扎根大地”
——让人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它不强调个人英雄,只歌颂“平凡伟大”
——农夫的犁、工匠的锤、医者的针、战士的枪,都是“人皇诀”
的一部分。
如今,轩辕鼎或许仍在某处沉睡,等待着下一个“顺民心”
者出现;而《人皇诀》的精神,早已融入九州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心中。
只要还有人在为“更好的生活”
而奋斗,还有人在为“守护他人”
而牺牲,还有人在为“公平正义”
而呐喊,《人皇诀》就永远不会消失,人道就永远会昌盛。
这,便是人皇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礼物。
hai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