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冀州城麴棱死节洛水畔建德荐魂(第1/2 页)
武德四年的寒冬,当高开道勾结突厥的狼烟还在幽州边境缭绕时,河北腹地的冀州城(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迎来了最惨烈的时刻。
腊月初二拂晓,再次起兵谋乱的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的先锋骑兵踏碎洛水冰层,如黑色潮水般涌向冀州城墙。
&0t;报——西城箭楼起火!
&0t;
&0t;北门绞盘被毁!
&0t;
面对攻城强敌,麴棱身披残甲在城头奔走指挥,这位出身西陲的刺史已经三日未眠。
突然,一支鸣镝穿透晨雾,精准射中城楼帅旗。
只见刘黑闼亲率三百重甲步兵,扛着云梯从浓烟中突现,他们竟连夜在护城河下掘出地道!
&0t;父亲!
&0t;年轻的小将麴义臣浑身浴血冲上城楼,&0t;贼军已突破瓮城!
&0t;
话音未落,城门轰然倒塌。
刘黑闼的陌刀队如铁壁推进,将负隅顽抗的守军逼至街角。
眼看唐军节节败退,麴义臣突然掷剑于地,跪在刘黑闼马前:
&0t;末将愿代父受死!
求大王开恩!
&0t;
刘黑闼抚着刀柄沉吟:&0t;麴使君若愿归顺&0t;
&0t;痴心妄想!
&0t;麴棱突然挣脱亲兵,指着城南方向,&0t;淮安王的大军不日即至&0t;
话未说完,斥候飞马来报:&0t;淮安王李神通部在南宫遭遇伏击,全军溃败!
&0t;
原来三日前,淮安王李神通轻敌冒进,在南宫县的芦苇荡中了埋伏。
刘黑闼令士卒在雪地铺设草席,唐军战马纷纷滑倒;又派死士身着唐军衣甲混入阵中,趁夜纵火制造混乱。
当李神通的帅旗在火海中焚毁,河北唐军的脊梁也被彻底打断。
&0t;现在,麴使君还有何指望?&0t;刘黑闼冷笑。
麴棱整了整破碎的战甲,突然夺过身旁亲兵的长矛,反手刺入自己胸膛:&0t;大唐万岁&0t;
当麴棱的尸身缓缓跪倒在冀州城门前时,刘黑闼的檄文已如野火传遍赵、魏故地(今河北中南部)。
那些潜伏多年的窦建德旧部,终于等到了复仇的号角,纷纷起兵,对着南天高呼:&0t;愿随汉东王复仇!
&0t;
之后,更是在河北各地唐朝官署前当众斩杀唐吏,冰冻的洛水河畔,一面面赤色战旗正迎着暴风雪猎猎作响,仿佛在祭奠这个血色黎明。
腊月初七,长安城弥漫着压抑的气氛。
太极殿内,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将战报重重拍在御案上,字句几乎从齿缝间迸出:&0t;逆贼连陷州郡,戕害大臣,朕岂能坐视!
&0t;
右屯卫大将军、义安王李孝常应声出列,铠甲铿然:&0t;臣请率精兵三万,定斩刘黑闼级献于阙下!
&0t;
然而,当这支大军尚在奔赴前线的途中,河北战火正炽,唐军战局已急转直下。
刘黑闼亲率数万精锐,如狂风般卷向宗城(今河北威县)。
驻守黎州的唐军总管李世积登城远眺,只见地平线上烟尘蔽日,叛军赤旗漫山遍野。
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敏锐意识到:宗城城墙低矮,粮草不足,若困守孤城,必遭围歼。
&0t;传令,全军撤往洺州(今河北永年)!
&0t;李世积的声音在寒风中异常冷静。
参军急切劝阻:&0t;总管,未战而退,恐损军心啊!
&0t;
李世积指向城外正在架设的投石机:&0t;你看,贼军已在布置攻城器械。
我军新败,士气未复,当借洺州坚城重整旗鼓。
&0t;
唐军的撤退井然有序,但刘黑闼的追击更快。
腊月十一日清晨,当李世积部队行至洛水南岸,对岸突然升起狼烟,洺州方向出现突厥骑兵的弯刀反光。
就在唐军阵型微乱时,后方传来震天杀声。
&0t;结阵!
快结圆阵!
&0t;李世积急令,却为时已晚。
两岸芦苇丛中射出密集火箭,更致命的是冰封的河面突然开裂,刘黑闼早算准退潮时间,在上游破冰放水。
唐军重步兵的铁甲在冰水中变成死亡陷阱,五千步卒在箭雨与寒流中挣扎沉没。
混战中,李世积的坐骑被流矢射倒。
亲兵拼死将他推上备用战马,老将军回头望去,只见副将的帅旗已在血泊中折断。
当他单骑冲破重围时,铁甲上结满冰凌,分不清是河水还是泪水。
此役过后,河北震恐。
刘黑闼将缴获的唐军旗帜投入烈火,火光映照着他冷酷的面容:&0t;传檄河北,李世积已不足惧!
命全军出击,收复洺州(窦建德夏政权故都)!
&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