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重八开局一只碗 > 第四十三章 三请徐达(求收藏,鲜花和评论)

第四十三章 三请徐达(求收藏,鲜花和评论)(第1/2 页)

目录

不过,做多做少,却是因人而异。

陈友谅恣肆暴戾,唯我独尊,肯定不是恤民的角色。

张士诚虽然仁慈,但荏弱少谋,耽于淫乐,也不会把百姓放在心上。

相比之下,洪武皇帝,要勤奋清廉得多。

自从登基以来,除非是生病,每天两次上朝不辍。

披着星星起床,日上三竿方才退朝。吃过早饭,不是读书,就是批阅奏章。

午后,再次召见臣民,直到暮色苍茫,方才回宫休息。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正说着,侍从来报:皇帝驾到。由于刘基神机妙算下了雨,朱元璋特地来奖赏他,将两个女子赐给刘基,让她们照料刘基的起居。

刘基不敢忤旨就收下了,但始终都没有收房。

刘基曾说:“军国大事,自然是要陛下亲躬;微末细事,不妨让丞相和中书省径直处理。

公文呈送,奏折格式应当进行简化,废话连篇的习惯,应予禁止,以减却龙体之劳。此乃微臣之陋见,不知是否得当?”

刘基的话,并没有改变朱元璋的做事原则。他害怕大权旁落,根本不敢放手让丞相和中书省去处理所应承担的公务,事无巨细,一律亲自过问。

除非是生病,朱元璋总是坚持每天两次上朝办公。

每天晚上,他都要把白天做过的事,仔细想一遍,有不妥当的,立即笔录下来,以便次日更改。

但是,事情的多头多绪,内外奏折的繁多和冗长,终于使朱元璋不能忍受了。

历代沿袭下来的文牍制度相当烦琐,写给皇帝的奏章更是叠床架屋,穿靴戴帽,帽子甚至大到把身体都淹没了。

整天在这样的文牍海洋中打滚,只怕什么人也难有耐心。

这天晚上,一颗特别明亮的流星,陨落到西北方地平线上,恰巧被朱元璋看在眼里。这

时,陕西来了奏报:西岳华山西峰,一块巨石突然崩塌。天星陨,山峰塌,乃是天降灾异之象。

朱元璋心下忐忑,立即下诏,广求直言。

皇帝的号召,迅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积极响应。

一时间,奏折纷飞,洪武皇帝的龙案上堆了足有一尺多高的“直言”。

早朝后,已经很累的朱元璋仍然伏到龙案上看奏折,他顺手拿起一份奏折一看,是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奏的。

由于茹太素的奏折写得拖沓啰唆,繁文废话令人厌烦,于是,朱元璋打了他一顿板子。

随后,朱元璋命宋濂拟订一个范本,以后行文、进言,都要按照规格行事。

有了统一的格式,拟订公文,上折叙事,没有人再敢套话、空话连篇,皇帝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可是尽管这样,每天要批阅的奏章,数目仍然多得惊人。朱

元璋虽然感到苦于应付,但是为了江山社稷,他如果不这样就会感到不安心。

朱元璋自从崭露头角开始,身边就聚集了各种贤能人才为他出谋划策。

通过这些智者的一些计谋,他如虎添翼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直到成为一国之尊。

在人类漫长的争斗中,只有尊重人才并得到他们支持的人,才可能在最后赢得胜利。

如果说斗争的开始是靠个人的机遇、智谋和勇力。

那么,到了最后决定胜王败寇的关键,那就只能看是谁赢得了人心。

历代的儒士都有一个很高的理想,那就是《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从反元起义开始,一直到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逐渐认识到,这些成功的实践,并非是他个人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这些与贤臣的辅助是分不开的。

因此,朱元璋得出一个结论:“举人贤才,立国之本。”

目录
最新都市言情小说: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穿书后我成了女帝凡人穿越修仙苟活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他的通房前妻归来:夜少,强势宠她不爱太子了回到明朝当皇帝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凤凰展翅今天萧瑀被贬了吗?大唐:武神朋友圈三国:开局劝刘备夺取江东大唐:帝王霸业流华录综穿:舰长你的船又爆了乱世荒年:每日情报,粮肉满仓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们锦医春色衔珠红楼:我能升级词条!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帝国雪绒花太子凶狠徐吉标传大秦:每日秒杀,可我真不想修仙盛唐:开局忽悠李世民改命兵王五金店开局全球追凶开局锦衣卫:从抄家开始无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