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毒士献计驱虎吞狼(第1/2 页)
内室之中,烛火将吕布和贾诩的身影投在墙上,拉出长长的、摇曳的影子,仿佛两个正在密谋搅动天下的幽灵。
贾诩放下酒樽,目光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深邃,仿佛刚才的震惊从未生过。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剖析人心的力量:
“温侯既坦诚相待,诩便直言。
温侯之志,若仅止于割据一方,拥兵自守,则眼下依附董卓,虽受猜忌,却也可暂保平安,伺机而动。
然观温侯方才之言,志恐不止于此。”
他微微停顿,观察着吕布的反应。
吕布迎着他的目光,毫不回避:“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仰他人鼻息?董卓暴虐,必不长久。
关东诸侯,各怀异心。
此正是英雄并起之时。
布虽不才,亦欲在这乱世之中,争得一席之地,乃至……问鼎天下!”
最后四字,他压低了声音,却重如千钧。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如此,诩明白了。”
他并未对吕布的“野心”
表示惊讶或质疑,反而像是确认了某种猜测。
“至于眼前董卓之局,”
贾诩继续第二个问题,语不快,却字字清晰,“硬碰硬,绝非上策。
温侯虽勇,并州军虽精,然董卓势大,西凉军众多,且占据大义名分(挟天子)。
公然反叛,胜算渺茫,即便侥幸成功,亦必元气大伤,为关东诸侯所乘。”
吕布点头,这正是他所虑:“先生有何高见?”
贾诩微微眯起眼睛,那眼神像极了窥伺时机的毒蛇:“欲除董卓,不能由温侯亲自下手,至少,不能是第一个下手。
需借力打力,驱虎吞狼,方可坐收渔利。”
“哦?如何借力?驱哪只虎?吞哪只狼?”
吕布身体前倾,兴趣大增。
“虎,自然是董卓及其麾下那些骄横难制的西凉诸将。”
贾诩淡淡道,“狼,则是那些对董卓早已不满,却又无力反抗的公卿大臣,以及……宫中那位日渐年长,却形同傀儡的天子。”
他轻轻蘸了杯中残酒,在案几上划了一条线:“董卓之暴,已失朝臣之心,更失天下民心。
然其手握强兵,众人敢怒不敢言。
此时,若有一股力量,能巧妙引导这种怨愤,并提供一个……看似可行的机会……”
吕布立刻反应过来:“先生是说,王允等人?”
贾诩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王司徒,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清流领袖,其对董卓之恨,入骨三分。
且其人身处中枢,接近天子,正是最好的人选。
温侯可知,为何董卓迁都后,看似权重,实则危机暗藏?”
“请先生指教。”
“因其自绝于外。”
贾诩冷然道,“迁都长安,看似稳妥,实则放弃了雒阳四通八达之地利,将自己关在了关中一隅。
关东诸侯虽散,然其势已成。
董卓坐守长安,外失诸侯之望,内积公卿之怨,犹如抱薪坐于火堆之旁。
只需一点火星……”
“而王允,就想做这点火星?”
吕布接口道。
“或许他已有此心,只是缺乏一把足够锋利,且能让他觉得可以控制的刀。”
贾诩的目光落在吕布身上,“温侯如今声威赫赫,又非董卓嫡系,正是他眼中最合适的那把刀。
诩所料不差,近日,王司徒或许便会设法接触温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