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各自的算盘(第1/2 页)
长安颁布的讨逆诏书,如同投入表面平静、内里早已暗流汹涌湖面的巨石,在关东各州郡激荡起层层叠叠、方向不一的涟漪。
表面上,各方势力纷纷表态同仇敌忾,誓与国贼不共戴天,然而在那冠冕堂皇的言辞之下,是各方势力基于自身实力、地理位置和长远图景的迅盘算与隐秘调动。
兖州,鄄城
春日的暖阳透过窗棂,照亮了书房内弥漫的淡淡墨香与尘埃。
曹操端坐于主位,手中拿着那份由长安快马送至、抄录工整的诏书副本。
那“国贼袁术”
、“天下共讨之”
、“夷其三族”
等字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目,但他深邃的目光穿透了这些激烈的辞藻,仿佛已然看到了豫州陈国、梁国、汝南那些膏腴之地上,城池、粮仓、人口的清晰脉络。
“奉孝,文若,你们都看过了。
说说看,此诏于我,是福是祸?”
曹操将诏书轻轻推给下的郭嘉和荀彧,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审视。
郭嘉依旧是那副慵懒闲适的模样,宽大的袍袖随意垂落,仿佛犹自沉浸在春日迟迟的困意之中,唯有偶尔抬起的眼睑下,那清澈锐利的眼神,显示出他头脑正以惊人的度运转。
“明公,”
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此非祸,实乃天赐之良机,不容错过。
袁公路利令智昏,自掘坟墓,空出的偌大地盘与人口,犹如无主肥肉,岂能尽数便宜了吕布、刘表之辈?吕布这诏书,固然是借天子之名行自家之事,却也给了我们一个极好、极正的由头。”
荀彧端坐如钟,神色比郭嘉更为凝重肃穆,他整理了一下衣冠,缓缓开口:“奉孝所言,直指核心。
确是如此。
我军历经整顿,屯田之策已初见成效,仓廪渐实,兵甲渐利,正需一场堂堂正正之胜仗,以提振军民士气,并借此扩张实力,稳固根基。
讨伐国贼,名正言顺,天下瞩目,正可收此奇效。”
他话锋微转,带着一丝隐忧,“只是……明公,需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吕布命张辽陈兵弘农、河内,其心难测,名为声讨,实为震慑。
刘表坐拥荆襄九郡,带甲十余万,虽素无大志,然亦非安分之辈,难保不会趁火打劫。”
曹操闻言,嘴角勾起一丝混合着嘲弄与狠厉的弧度,他豁然起身,步伐沉稳地走到悬挂的巨大山河舆图前,手指如同战戟般重重地点在豫州、徐州交界一带:“吕布?哼,他此刻重心在于消化关中,玩弄他那‘挟天子’的把戏,又要费心笼络江东那头初生猛虎孙策,短时间内,绝无力也无意大举东出,与我争锋!
至于刘景升?”
他嗤笑一声,语气满是不屑,“守户之犬耳!
能趁机在他那南阳地界捞点边角料,肃清些袁术残部,就算他胆气过人、动作迅捷了!”
他的目光变得炽热而坚定,声音斩钉截铁:“我们的目标,是这里!
是豫州!
传我将令:命夏侯惇为先锋,曹仁总督后应,即刻整备精锐,打出‘响应天子诏令、讨伐逆贼袁术’的旗号,兵豫州陈国、梁国!
记住方略:攻城略地、招抚流民为先!
若遇袁术主力,暂避其锋芒,以蚕食、鲸吞其郡县为目标!
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地盘、人口和粮草!”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精光,补充道:“明公英明,正该如此。
此外,可遣一能言善辩、熟知利害之士,持明公亲笔信,前往徐州……”
曹操立刻会意,脸上露出老谋深算的笑容:“刘备?刘玄德?呵呵,他如今困守下邳一隅,兵微将寡,元气未复。
给他个口头上的‘联盟’之名,许以空头承诺,让他去替我牵制袁术部分兵力,或是让他提防吕布可能的小动作,正好物尽其用。”
决议已定,鄄城这座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开始高效而隐秘地加运转,齿轮咬合间,目标明确无比——趁此良机,最大限度地扩张实力,壮大自身。
徐州,下邳。
州牧府。
府内的气氛,比鄄城要沉重压抑得多。
去岁与袁术大战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城内市井虽渐恢复,但府库空虚,兵员补充不及的困境,如同阴云笼罩在每一位核心僚属心头。
刘备端坐主位,手中那份诏书仿佛有千钧之重,让他眉头紧锁,久久不语。
关羽、张飞、陈登等人分坐两侧,皆面色凝重。
“大哥!
这还有啥好犹豫的?!”
张飞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洪亮的嗓门震得梁上微尘簌簌而下,“袁术那狗贼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俺老张第一个不答应!
正好借此机会,点齐兵马,杀奔寿春,夺了那鸟玉玺,也出一出去岁被他攻打、还有曹豹那厮反叛的恶气!”
他豹眼圆睁,须皆张,旧日的屈辱与愤懑在此刻被彻底点燃。
关羽一手抚着飘逸的长髯,凤眼微眯,沉稳开口:“三弟,稍安勿躁。
讨伐国贼,匡扶汉室,此乃我兄弟夙志,义不容辞。
然……”
他转向刘备,语气沉重,“兄长,我军去岁新遭重挫,损兵折将,如今府库空虚,粮草不济,军械亦需补充,实难担当正面强攻淮南之重任。
若贸然兴师,恐非但无功,反伤及徐州根本。
还需谨慎行事,从长计议。”
陈登轻咳一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