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惊惶的龙椅(第2/2 页)
此乃燃眉之急!
此外,北面兖州曹操,西面关中吕布、荆州刘表,皆非善类,此刻必然蠢蠢欲动,需立刻分派得力大将,严守北部与西部边境诸要隘,加派斥候,谨防他们趁火打劫,多方来犯!”
袁术喘着粗重的气息,胸口剧烈起伏,一双因愤怒和恐惧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瞪着阎象。
他内心深处极度厌恶这个老臣总是在他意气风时泼下冷水的姿态,却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承认他那尖锐的言辞,往往直指要害。
登基之初那睥睨天下的狂热与眩晕正在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跗骨之蛆般蔓延开来的、冰冷的危机感,正一点点攥紧他的心脏。
“调兵……对,调兵!
调兵!”
袁术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声音带着一丝仓皇,“纪灵!
纪灵何在?!”
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大将军纪灵应声出列,他并未像其他人那般惶恐,但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凝重,抱拳沉声道:“末将在!”
“朕命你为大将军,总督淮南诸路兵马,持朕节钺,即刻率领京师精锐,星夜兼程,驰援张勋!
合你二人之力,必须给朕守住历阳,将孙策那小儿死死挡在江北!
若能取胜,朕不吝封侯之赏!
若是……若是历阳有失,你……你也不必回来见朕了!”
袁术的话语到最后,已带上了明显的狠厉与威胁。
“末将……领旨!”
纪灵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了千钧重担压于肩头。
他深知孙策之勇猛善战,更知如今对方士气如虹,此去九江,绝非易事,必是一场尸山血海的恶战。
“还有!
还有!”
袁术仿佛想起了什么,又急促地补充道,“立刻派使者,持重金厚礼,前往徐州见刘备!
告诉他,只要他肯出兵袭扰吕布侧后,牵制关中兵马,朕……朕愿表奏他为徐州牧,并许以江淮盐利!
还有荆州刘表那边,也派人去!
告诉他,只要他荆襄兵马按兵不动,朕愿开放边境互市,共享江淮之富!”
一道道仓促而混乱的命令,带着明显的慌乱与侥幸心理,从这金銮殿上出。
朝会最终在一片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官员们如同逃离般鱼贯而出,许多人脸上那新朝初立时刻意营造的兴奋与荣耀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彷徨与一种敏锐的、审视自身退路的观望。
喧嚣散去,袁术独自一人瘫坐在骤然变得空旷而寂静的大殿里。
那宽大、雕龙画凤的龙椅,此刻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与空旷,一丝寒意从座椅深处透出,沿着脊椎缓缓爬升。
精心训练的舞姬与乐师早已识趣地悄然退下,唯有那不知疲倦的熏香炉,依旧固执地吐纳着甜腻而沉闷的烟雾,缭绕在梁柱之间。
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抚摸着龙椅扶手上那冰冷坚硬、张牙舞爪的龙形雕刻,那原本象征着无上权威的图腾,此刻在他指尖的触感下,竟少了几分威严,平添了几分择人而噬的狰狞。
孙策那张年轻、充满野性而又锐气逼人的脸庞,吕布那杆寒意森森、曾令天下英雄胆寒的方天画戟,曹操那总是隐藏在谦恭笑容下的狡诈眼神,甚至刘备那看似温厚、实则坚韧难折的姿态……一幅幅画面在他混乱的脑海中飞闪过。
这天下,这他以为唾手可得的江山,似乎并不像他手握玉玺时所想象的那样,会因为他坐上这把椅子就轻易地匍匐跪拜。
“朕有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朕,朕才是天命所归……”
他喃喃自语,声音在这过分空旷、死寂的大殿中低回,仿佛是在拼命说服自己,但那语调中的虚弱与不确定,却让这番话语显得异常空洞,如同飘散在风中的一缕轻烟,转瞬即逝。
寿春城外,纪灵麾下的“仲氏”
精锐正在急促的号角声中勉强集结,旌旗虽在风中招展,却似乎少了那份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气势,反而透着一股仓促与不安。
而在遥远的东方,隔着数百里山水,孙策大军那充满杀伐之气的呐喊与战鼓轰鸣,已然隐隐传来,如同不断逼近的雷鸣,预示着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如何猛烈地席卷这仓促建立的“仲氏”
王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