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能力引航与边界之思(第1/2 页)
随着念安对“时间轨迹”
的感知愈清晰,陆哲远现儿子偶尔会因同时接收太多信息而烦躁,甚至在提醒他人时因方式直接引误解。
这天晚上,念安睡前皱着眉说:“爸爸,我看到张奶奶的轨迹里有灰色,想告诉她明天别去菜市场,可她笑着说我小孩子瞎操心。”
看着儿子委屈的模样,陆哲远意识到,必须为念安的能力搭建一套系统的引导框架。
第二天,陆哲远分别联系了魏明轩和林岚。
午后的花坊里,三人围坐在藤桌旁,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摊开的笔记本上。
“念安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预知’,而是对时间能量波动的提前捕捉。”
陆哲远率先开口,指尖在笔记本上划出重点,“如果只靠他自己摸索,很容易陷入‘想帮却帮不好’的困境。
我们得从原理、控制、边界三个维度制定训练计划。”
魏明轩推了推眼镜,从公文包拿出一叠简化版的能量示意图:“原理部分交给我。
我会用他能理解的比喻,比如把时间能量比作水流,轨迹就是水流的走向,让他明白能力的本质,减少对‘能力’的神秘感和焦虑感。”
林岚则翻出自己多年前记录感知训练的笔记:“我擅长感知范围的调控,教他通过呼吸法和专注力训练,像调节相机焦距一样控制感知半径,避免被无关轨迹干扰。”
陆哲远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边界教育”
:“我来负责教他分辨‘该帮’与‘不该帮’。
比如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提醒,但像‘谁会丢钱包’这种小事,或许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示,而不是直接戳破,要尊重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选择空间。”
三人一拍即合,约定每周日上午在花坊集中训练,平时则通过日常互动随时调整。
第一次训练从魏明轩的“原理课”
开始。
他没有用复杂公式,而是拿出彩色黏土:“念安你看,这些绿色黏土是‘安全轨迹’,红色是‘危险轨迹’,它们会流动变化,就像你每天看到的金线银线。
你的能力就像一双特殊的眼睛,能提前看到这些‘黏土水流’的方向,但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选择也能改变轨迹走向。”
念安捏着黏土,恍然大悟:“所以我提醒小美别跑太快,她的红色轨迹就变成绿色了对吗?”
魏明轩笑着点头:“没错,你的善意提醒,就是在帮她改变‘水流’方向。”
第二周轮到林岚的“控制课”
。
她带念安来到花坊后院,那里种着数十盆花草,还有几只流浪猫在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