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三辞徐州,口碑崩坏的刘玄德!(第1/2 页)
面对刘备的厚恩,赵云虽然感动万分。
但他还是对援助徐州的做法有些不解。
毕竟袁绍袁术等诸侯,坐拥几十万大军都不愿发兵来援助徐州。
而刘备兵不过2000,将不过关张赵,却为何敢与五万大军的曹操相抗。
对此,刘备给出了答案。
那低沉却又饱含感情的声音在关张赵三人耳畔响起。
“当今天下群雄并起时局动荡。”
“虽然我在兵马上远不及各路诸侯,但有两样却是他们没有的。”
“其一,我以仁义为立身之本,欲治乱世,必先收人心,我必须以仁抗不仁,以义拒不义!”
“其二,我身为汉皇后裔,除贼扶汉是我毕生心愿,那陶谦是先帝亲命,素以仁义执政,我扶他便是扶汉!”
“纵死,又有何悔?”
赵云面色一怔,眼神复杂的拱了拱手:“公之大义,实乃天下人之楷模,佩服!”
四兄弟披星赶月,终是在曹孟德攻破徐州前,赶到了徐州城。
赵云驾马率先杀出,只见他身披白袍手提银枪,胯下白马镇三江。
不仅长枪在手中挥舞的出神入化,就连出入万军丛中也犹如关羽赏花。
三位万人敌直接在曹军中开始了游龙,很快就将曹操的先锋部队杀退。
见曹军退兵,陶谦不禁潸然泪下,心中的大石头骤然落下,口中称赞连连:
“这刘玄德真是仁义之君啊,哈哈哈哈。”
“玄德公来了,徐州城就有救了!”
“快快快开城门,快开城门迎接啊!”
在徐州百姓的夹道相迎下,刘备几兄弟进入城内,第一眼便看到了手捧金印的太守陶谦。
“我先日有言,谁能救徐州百姓于水火之中,定双手奉上徐州城印。”
“玄德公有勇有谋,又胸怀天下乃仁义之君,当仁不让!”
陶谦言之凿凿,情真意切,似乎真的想把徐州送给刘备。
刘备望着近在咫尺的大印,却是谈虎色变。
先不说陶谦是否诚心,单凭他现在的实力,就不足以掌控徐州。
徐州乃四战之地,被袁绍、袁术、曹操等强敌包围,其内部势力又极为分裂,丹阳兵与本地豪强矛盾尖锐。
刘备作为外来者缺乏根基,哪怕接手这块烫手山芋,也只是得其名不得其实。
况且陶谦有亲子却让位外人,刘备若贸然接受易被质疑趁人之危,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他?
只见刘备表情惶恐的搀扶起陶谦,痛心疾首:“府君之言,令备徒增汗颜,备虽汉朝后裔然功德微薄,现任平原相仍有恐不趁其职。”
“今为大义前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我有吞并徐州之心吗?”
“备若有此念,皇天不佑!”
“老夫句句都是真情实意啊!”陶谦再次谦让。
见陶谦执意谦让,刘备只好岔开话题:“眼下兵临城下,大军压境,当以退兵之策要紧呐!”
“我当修书与曹操劝其和解,曹若不允,再厮杀不迟。”
话说到这份上,陶谦也只好作罢,只是看向刘备的眼神充满了惋惜。
因为他真没有试探之意,是真想把徐州送出去啊!
他爱民如子,几个儿子又都是不成器的玩意,真不如交给刘备,至少…
徐州百姓得以在乱世中谋得一片安宁。
刘备离开后,当天便修书一封快马送给曹操,劝他化干戈为玉帛。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曹操竟当真退兵了。
是夜。
陶谦收到曹操退兵的消息很是高兴,觉得都是刘备的功劳,当即宴请刘关张三兄弟吃饭。
单凭一封书信就让曹操退兵,这让陶谦觉得刘备这人深藏不露,更加坚定让出徐州的想法。
“老夫年迈多病,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玄德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
“老夫情愿岂贤养病啊!”
刘备闻言却是连连拒绝:“备来营救徐州,只因这天下大义,如若无端把徐州占为己有,备岂不是成那了不义之人?”
“不可不可。”
见刘备不从,孔融与糜竺也赶忙劝说。
“陶府君多病,不能世事,玄德公切勿再推辞!”
“不可,绝计不可!”
见刘备仍不肯答应,关羽都看不下去了,出言道:“大哥,继承陶公相让,兄且权领徐州罢!”
“是啊,又不是我们强要他的州郡,”张飞也劝解道:“陶公既然好意相让,大哥又何必苦苦推辞呢?”
面对关张的相劝,刘备微微一叹,轻声道:“尔等想陷备于不义之地吗?”
这话的声音很轻,可现场却是为之一静,再也没有声音响起。
此时刘备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思:“相让徐州之事,备实不敢应命。”
两让两辞,陶谦也不再坚持,只得退而其次将五十公里外的下邳交给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