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凌风传》 > 第339章 天策府秦王开新秩文学馆群彦登瀛洲

第339章 天策府秦王开新秩文学馆群彦登瀛洲(第1/2 页)

目录

武德四年的冬天,长安城是在一种奇异的氛围中度过的。

饶阳城外风雪弥漫、五万唐军溃败的硝烟,仿佛被凛冽的北风一路吹送,越过黄河,渗进了这座帝都的每一道宫墙缝隙,每一扇朱门雕窗。

寒意不仅冻僵了街头巷尾贩夫走卒的手指,更悄然凝固了太极殿内原本就微妙无比的空气。

战败的急报是清晨送达的。

李渊手持那份字字沉重的军报,久久不语。

鎏金兽首香炉里吐出的青烟,笔直上升,直到殿梁才缓缓散开,一如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他的目光,如同掂量着无形砝码,在御阶下分立两班的儿子们身上缓缓移动。

左侧是太子李建成,身着储君冠服,面容沉静,甚至带着一丝合乎身份的忧国之色,但那份过于刻意的镇定之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绷紧。

右侧是秦王李世民,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锐气与征尘,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饶阳败因的了然。

五万大军的覆没,这个残酷的事实,像一盆冰水,浇醒了李渊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侥幸。

他酝酿许久、试图以宗室平衡军功集团的计划,在这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天下未定,强敌环伺,此时此刻,帝国需要的不是精妙的制衡,而是一柄能斩断一切乱麻的利剑。

而这柄剑,只能是他的次子,李世民。

昨夜,大唐皇帝的挚友老臣裴寂的声音似乎还在耳畔:“陛下,天策上将之职,虽合周礼古制,然位在诸王公之上,仪同三司,权势过重……恐非我朝祖宗成法,亦恐滋生物议。”

裴寂作为晋阳起兵的元从,深得李渊信任,但他的顾虑往往代表着朝中一部分保守势力的声音。

想到此,御座上的李渊右手半握,敲击在冰冷的紫檀御案上,发出笃的一声轻响。

他知道裴寂的担忧,这不仅仅是职位高低的问题,更是对帝国未来权力格局的深远考量。

然而,他的目光最终越过众臣,牢牢定格在李世民身上,那目光里混合着无奈、决断,或许还有一丝为父者的复杂情感。

“秦王,”

李渊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自晋阳起兵,扫荡群雄,功盖寰宇,彪炳史册。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爵。

今日朕授你天策上将,开府置官,非此殊荣,不足以彰汝之勋烈,亦不足以激励天下将士用命!”

李世民微微一愣,应声出列,俯身谢恩,动作流畅而恭敬。

但在那一低头的瞬间,他眼角的余光敏锐地捕捉到,立于文官班首的兄长李建成,那宽大的太子袍袖之下,双手难以自抑地微微一颤。

这场看似荣宠至极的册封,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将兄弟二人之间那层温情的薄纱彻底撕破,推向了一场更加公开、更加无可回旋的较量。

而另一边,齐王李元吉在同时受封司空时发出的那阵略显夸张的笑声,在这凝重的大殿里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在这场悄然倾斜的权力天平上,故意投下的一枚充满算计的筹码。

天策府的匾额很快在原本的秦王府邸门前悬挂起来。

由大书法家虞世南亲笔题写的“天策上将府”

五个鎏金大字,在长安冬日难得的暖阳下,灼灼生辉,耀人眼目。

金漆的光芒,象征着无上的荣宠,也引来了无数或羡慕、或嫉妒、或警惕的目光。

然而,比起开府建制、设置官属这些表面的荣耀,真正让长安城各方势力屏息关注的,是天策府西侧园林中新近辟出的一处馆阁“文学馆”

这并非寻常的吟诗作赋之所,其门槛之高,用意之深,远超外人想象。

房玄龄捧着那份沉甸甸的学士名册,穿行于馆内新修的亭台楼阁之间。

他步履沉稳,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名册上的每一个名字,都经过精心挑选,背后都牵连着一方势力,代表着一股潜在的力量。

虞世南、虞世基兄弟,其文名冠绝江南,他们的入幕,意味着天策府向整个南朝文化士族群体伸出了橄榄枝;孔颖达,经学大师,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山东(崤山以东)士族网络;就连以直言敢谏闻名的苏世长,他的加盟,也是平衡关陇军事集团内部关系的一步妙棋。

这十八位学士,并非只是装点门面的文人雅士,他们是一个精心编织的智慧与政治网络,是李世民为自己打造的、独立于传统朝廷体系之外的“影子内阁”

当宫廷画师阎立本的画笔在洁白的绢素上细细勾勒诸位学士的容貌气韵时,文学家褚亮正在一旁斟酌为每位画像题写的赞语。

当最年轻的学士颜相时的肖像完成最后一笔,这个由当时最顶尖的文士、谋臣构成的智慧核心已悄然成型。

外人只见他们“分三番递宿,引礼厚饩”

的风雅与尊荣,只见他们谈经论史、诗文唱和的盛况,却不知每夜馆阁深处摇曳的烛火下,展开的不仅是书卷,更有精确到州县的山川舆图、赋税户籍。

这里的讨论,关乎漕运改革以通粮道,关乎律令修订以安民心,更关乎未来帝国的蓝图。

这里的每一句建言,都可能比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更具颠覆性,更惊心动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股来自天策府的力量,东宫岂能毫无察觉?

太子府邸,暖阁如春,却驱不散李建成眉宇间的阴霾。

谋臣魏徵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放下,盏中茶水溅湿了案几上摊开的戏文抄本《霸王别姬》。

他冷哼一声,语带讥讽:“这出戏文,唱的倒是应景。

刚愎自用,终至众叛亲离,垓下悲歌!”

一旁沉默的王珪,缓缓展开一份刚刚通过隐秘渠道送来的密报,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文学馆昨夜持续至三更的议题:如何利用永济渠,在三个月内向河北前线集结三十万石军粮。

这哪里是风雅文会?分明是为秦王即将到来的东征,进行最实质、最高效的备战!

这份效率,这种未雨绸缪的能力,让东宫的幕僚们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王珪字叔玠,河东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出身于着名的士族“太原王氏”

,是南朝刘宋时宰相王弘的后裔。

他自幼丧父,家境中落,但品格孤高,安贫乐道,不随意与人交往。

他的叔父王頍是隋朝汉王杨谅的部下。

杨谅起兵反隋炀帝失败后,王頍被杀,王珪受到牵连,被迫逃亡山中,隐居十余年。

唐朝建立后,在丞相府司录李纲的举荐下,王珪开始为唐高祖李渊的世子李建成效力,任太子中舍人,后转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敬重。

李建成听得王珪建言,并没有接话,他只是默默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庭院中无声飘落的雪花。

恍惚间,他仿佛回到了十年前,与二弟世民一同在渭北狩猎的情景。

那时兄弟二人并辔而行,笑语欢声,一只失群的孤雁哀鸣着掠过天际,世民引弓疾射,箭矢破空,精准地贯穿了雁颈。

那干脆利落的一箭,如今想来,竟像是一个宿命的隐喻。

他的二弟,从来都是瞄准目标,便绝不松弦的人。

而在不远处的司空府,齐王李元吉似乎全然沉浸在新得的劲弩试射中。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星铁:不对!翁星怎么有俩救世主一念玄灵山海寂灭后,我归隐种田战锤40k:马库拉格之耀时间囚笼千年回响霍格沃茨:我都毕业了,系统才来戏神:我不是死神穿越后,宫先生是我的新网游锻造我只练三剑,剑出即无敌快穿:系统不易,亲自卖艺凤归沧海:卿与辰兮共山河我在异界缔造核平文明灵气复苏:我以傩面杀穿一切用KPI考核江湖大佬的日子剑灵女儿祭天,我和道侣杀疯了!黄蓉:请叫我黄军师漫游五界网游:我把刺客玩成狙击手名柯:当反派不小心混入主角团后
让你重生,没让你成人工智能乃木坂之打工少女球场上的暴君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doro!由我来拯救!人住超神,渣在诸天道与碳基猴子饲养守则初音的到来女侠们的香裙问答诸天,从漫威开始暴走斗罗大陆之刘小枭传说霍格沃茨之这个巫师不科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