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凌烟阁小说 > 第16章 太原公子虚怀若谷纳贤良

第16章 太原公子虚怀若谷纳贤良(第1/2 页)

目录

公元617年,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目睹了隋朝天下的混乱局面,心中难免感到烦躁不安。

尽管史书并未明确表述李渊当时内心的想法,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他所采取的行动,来推测他的内心活动。

先,李渊的心烦意乱主要源于他所面临的隋朝统治危机。

身为太原留守,他深刻意识到隋炀帝杨广南巡其实是为了逃避天下乱局,京城洛阳、故都长安虽有重臣留守,但已陷入濒临瘫痪状态。

朝廷空虚之际,各地豪强竞相起兵反抗隋朝,这对他镇守的太原构成了直接且紧迫的威胁。

随着农民起义军的势力不断壮大,起义军再次兵临城下不过是时间问题。

作为地方军政长官,李渊虽然拥有一定的兵权,但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他很可能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感到忧虑,担心无法确保自己和家族的安全。

其次,李渊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已看出隋朝统治大势已去。

他在密切关注各地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机会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目前,只是对是否起兵反隋这一重大决策犹豫不决,他担心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事成则万事大吉,若事不成,定会招来满门抄斩、诛灭九族之祸。

所以,综合考虑李渊当时所处的生存环境,他正处于前怕狼后怕虎、进退维谷的关键时刻。

不起兵,这天下迟早要归于他人;如若起兵,不但要背负“叛贼”

这个千古骂名,甚至还会招来祸端,步刘玄感起兵叛乱的后尘。

与李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享有“太原公子”

美誉的李世民反到是表现的信心满满,他不论三教九流,不分贫富贵贱,只要具备一技之长,都会收纳到自己门下。

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太原公子“倾财赈施,卑身下士”

,凭借慷慨解囊和谦逊的态度在太原广结朋友义士。

与此同时,他还在积极联络各方势力,为起兵反隋做好充分准备。

年岁已老的李世民后来曾回忆说,自己年青时代在太原喜欢群聚博戏,就在这群聚博戏之中,他凭借着自身尊贵的皇族身份以及出类拔萃、乎常人的个人魅力,成功地吸引并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之人。

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晋阳起兵时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成员。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位在李渊父子决定起兵反隋这一过程中挥关键作用的重要人物——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出身彭城刘氏家族,其父乃是隋朝的高级将领。

他凭借家族的恩荫,步入仕途。

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任命他为晋阳令。

到了公元617年,他已是晋阳地区颇具声望的官员。

他姿仪俊伟,才干突出,生性倜傥而有权谋。

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好友。

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刘文静凭借其出众的才能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引起了在太原广纳贤士的李世民的注意。

两人通过交往,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信任,他们不仅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密友,刘文静更是成为了李世民身边重要的谋士。

两人共同策划了多起关键的军事行动,为唐朝的建立和日后李世民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日,刘文静前来拜访李世民。

李世民热情相迎,二人坐定后,刘文静率先开口:“公子胸怀大志,如今隋朝无道,民不聊生,此乃天赐良机。

我观公子暗中招纳贤才,必有所图。”

李世民也不藏着掖着,说道:“先生慧眼,如今天下大乱,我时常想要劝说父亲大人举兵而起,推翻暴隋,救百姓于水火。

只是此事需谨慎谋划,还要多方筹备。”

刘文静点头称是,接着道:“公子仁厚且礼贤下士,所缺者不过兵力与时机耳。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星铁:不对!翁星怎么有俩救世主一念玄灵山海寂灭后,我归隐种田战锤40k:马库拉格之耀时间囚笼千年回响霍格沃茨:我都毕业了,系统才来戏神:我不是死神穿越后,宫先生是我的新网游锻造我只练三剑,剑出即无敌快穿:系统不易,亲自卖艺凤归沧海:卿与辰兮共山河我在异界缔造核平文明灵气复苏:我以傩面杀穿一切用KPI考核江湖大佬的日子剑灵女儿祭天,我和道侣杀疯了!黄蓉:请叫我黄军师漫游五界网游:我把刺客玩成狙击手名柯:当反派不小心混入主角团后
让你重生,没让你成人工智能苟在美食的俘虏木叶:宇智波华丽的叛逆美漫修仙录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人住超神,渣在诸天道与碳基猴子饲养守则重生星际,指挥官夫人茶得可怕初音的到来吞噬星空之血衣真神蒸汽朋克世界归来的鸣人问答诸天,从漫威开始暴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