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体淬体诀(第1/2 页)
《剑体淬体诀》蜀山真解
第一章剑体总纲·源流考
蜀山七十二峰,峰峰插云,如剑指天。
自太初年间,剑祖于紫霞峰观星斗流转,见天河如剑,划破混沌,忽有所悟,遂引星斗之炁入地脉,融七十二峰灵髓,开蜀山剑道一脉。
而《剑体淬体诀》,便是剑祖晚年穷毕生心血所创,专为剑修炼体而设,其源可溯至“以身证剑”
之古训——剑者,非仅恃外物,更需肉身成剑,方得“剑我不二”
之境。
剑祖曾言:“剑分三重,器剑、气剑、心剑。
然器剑易折,气剑易散,唯身剑不灭,可与天地同寿。”
此“身剑”
,便是《剑体淬体诀》所追求之极致。
其修炼之理,在于以剑气冲刷肉身,如铁匠锻铁,去芜存菁;似玉匠琢璞,磨出锋芒。
而淬剑池,则是此诀之关键,其泉脉源自蜀山深处“剑母岩”
,岩中藏万载剑精,经地火烹煮,融太阴月华、太阳真火,方得此泉。
泉色初看如琥珀,细看则有亿万微芒流转,触之如遭细剑轻刺,实则是泉中剑炁在主动探入肌理,助修士开经通脉。
后世蜀山弟子曾于剑祖遗迹中现石刻,载此诀三层境界之秘:
铁骨境,需“碎凡骨,铸剑骨”
,使骨骼可承万斤剑气,寻常法宝砸落,骨不折、筋不断;
玉肌境,需“凝剑肤,结剑甲”
,让肌肤如百炼精钢,飞剑斩来,仅留白痕,不至伤及内里;
剑胎境,需“孕剑种,化剑体”
,使丹田生剑胎,元神寄剑心,肉身即剑,剑即肉身,纵是徒手,亦能出崩天裂地之剑威。
此三层境界,层层递进,每进一阶,需耗费数年乃至数十年光阴,且需以淬剑池灵泉为引,否则极易走火入魔。
古往今来,多少蜀山天才因贪功冒进,未借泉力强行修炼,最终肉身被剑气撕裂,化为池中血泥,警示着后来者:剑体修炼,非一蹴可几,需有“十年磨一剑”
之耐心。
第二章铁骨篇·入微要旨
铁骨境修炼,看似是锤炼骨骼,实则是重塑全身骨络之结构。
凡人之骨,内有髓,外有膜,质地疏松,难承剑气。
而剑骨,则需将骨髓炼化为“剑髓”
,骨膜淬炼成“剑膜”
,使骨骼密度堪比玄铁,且富有韧性,可随剑气流转而伸缩,硬可抗法宝,柔可卸重击。
初入铁骨境,当从脊椎开始——脊椎乃人身之“剑脊”
,若此处不坚,其余骨骼再强亦是枉然。
修炼之时,需于淬剑池中盘膝而坐,水深及腰,取一柄未开刃的铁剑横放于脊骨之上,借剑身重量压迫脊椎,同时念动总诀:“蜀山剑炁,自天而降,入我脊骨,劈开混沌。”
引气之法极为考究:需以意念沟通淬剑池,感泉中剑炁如游鱼般聚集于足底涌泉穴,再以“提”
字诀引气上行。
初时,气如细线,入足骨时,似有无数细针在骨内钻动,痛不可忍。
此时需咬紧牙关,观想自身脊椎如蜀山主峰,巍峨不动,任由剑气冲刷。
约一个时辰后,足底至膝盖的骨骼会泛起淡金色,此乃杂质被剑气逼出之兆,池水中会浮现出丝丝黑丝,腥臭难闻——那是骨骼中沉积的浊物。
待下肢骨骼淬炼完毕,便要转而锤炼上肢。
此时需换一柄青铜古剑,剑身长三尺七寸,重七十二斤,正合蜀山七十二峰之数。
左手握剑,右臂自然下垂,引剑气入肱骨,口诀变为:“青铜为引,剑炁入肱,左牵星斗,右撼苍松。”
引气时,需让剑气在肱骨内做螺旋状游走,如钻头般打磨骨壁,使骨壁厚度渐增,密度渐高。
每当剑气走完一圈,肱骨便会出轻微的“咔”
声,似骨骼在自我重塑。
如此往复三百六十圈,肱骨会变得通体莹白,敲击时声如洪钟,便是左臂骨初成。
最难者,莫过于颅骨淬炼。
颅骨内藏元神,稍有不慎便会伤及根本。
故修炼时需取“柔水剑”
——此剑以千年水玉所制,性柔而韧,剑炁温和。
将剑横于额前,引泉中剑炁自印堂穴入,沿颅骨内壁缓缓流转,口诀曰:“水玉为盾,剑炁为裳,护我元神,炼我脑浆。”
此时需凝神静气,感剑气如清泉般洗刷颅骨杂质,切不可让剑气触及元神。
待颅骨泛起玉色光泽,可容三寸剑气在骨内自由游走而不伤分毫,便是铁骨境小成。
铁骨境大成之日,修士需于淬剑池中行“百剑礼”
:取百柄不同材质的剑器,环绕自身,引池中剑炁将百剑之锋锐尽数吸入骨骼。
此时全身骨骼会出龙吟般的轰鸣,骨骼表面浮现出天然的剑纹,纵是被千斤巨石砸中,亦只后退三步,骨骼丝毫无损。
据《蜀山秘录》载,曾有铁骨境大成者,徒手接住魔教长老的“玄阴鼎”
,鼎碎而人无伤,传为美谈。
第三章玉肌篇·凝锋秘则
玉肌境,是在铁骨基础上,将剑炁凝于肌肤之间,使皮肉兼具剑之锋锐与甲之坚韧。
寻常修士肌肤,触之柔软,遇刃则破;而玉肌境修士,肌肤看似与常人无异,实则每一寸肌肤下都藏着亿万剑气,触之如碰寒铁,击之如撞山岳。
修炼玉肌境,需选在每月初三至初七之间——此时月相为“峨眉月”
,月华最柔,与淬剑池中的太阴之精相融,可使剑炁在肌肤间凝结时更为温顺。
入池时,水深需及颈,使肌肤尽可能与泉接触,同时取两柄“双生剑”
,分握左右手,剑尖斜指池底,念动总诀:“月华为丝,剑炁为线,织我肌肤,成我剑衫。”
初炼时,需引泉中剑炁自毛孔渗入。
凡人毛孔细微,难以容纳剑气,故第一步便是“扩毛孔”
:以意念催动剑气,如细针般刺入周身毛孔,将毛孔拓宽至可容丝粗细的剑气通过。
此时全身会如被万蚁啃噬,奇痒难忍,需以“忍”
字诀相抗,切不可抓挠——一旦抓破肌肤,剑气便会外泄,前功尽弃。
待毛孔拓宽完毕,池水中会漂浮着一层细密的皮屑,那是毛孔内的死皮被剑气带出所致。
毛孔既开,便要“凝剑网”
。
引剑气在肌肤下纵横交错,结成一张无形的网,网眼细如丝,网线则由纯粹的剑炁凝结而成。
此时需双剑交击,剑鸣如清钟,以剑音引导剑气排列:“左剑画天,右剑画地,剑网弥天,护我四体。”
剑网初成时,肌肤会泛起淡淡的青芒,以指按压,会感到明显的弹性,如触绷紧的弓弦。
待剑网可承受十柄飞剑同时刺击而不破,便是剑网小成。
玉肌境的关键,在于“融太阴”
。
淬剑池中的太阴之精,性阴而寒,可使剑炁在肌肤间保持稳定,不致狂暴。
故每月十五月圆之夜,需入池修炼“月华浴”
:于池中仰躺,使全身肌肤暴露在月光下,引月华与泉中太阴之精相融,化作“太阴水”
,渗入肌肤。
此时肌肤会泛起一层白霜,口诀曰:“太阴为魂,剑炁为魄,霜凝肌肤,坚不可破。”
待白霜渗入肌肤,肌肤会变得如冰玉般通透,可清晰看到皮下剑网流转的光芒,便是融太阴功成。
玉肌境中阶,需修炼“剑肤变”
:可随心念调动肌肤下的剑气,使肌肤在“柔”
与“刚”
之间转换。
对敌时,肌肤瞬间变得如玄铁般坚硬,可硬接法宝;平日里,又恢复如常,不影响行动。
修炼此术,需在池中反复练习“收放剑气”
:先引剑气布满肌肤,使肌肤硬如磐石,再骤然收回,使肌肤软如棉絮,如此往复千次,直至收自如。
口诀曰:“收则如棉,放则如岩,剑肤百变,敌难测探。”
玉肌境大成,需行“剑雨炼”
:于淬剑池上空悬千柄飞剑,引剑雨自天而降,刺向自身。
此时不可运功抵挡,仅以肌肤硬接。
每柄飞剑刺在肌肤上,都会出“叮”
的脆响,剑刃卷口而肌肤无损。
待千剑刺完,肌肤表面会凝结出一层淡淡的金膜,此膜名为“剑胎衣”
,是剑炁与肌肤精华的凝聚,纵是“离火剑”
之类的神兵,亦需刺三十剑方能破开此膜。
据《蜀山剑经》记载,玉肌境大成者,可于烈火中行走三日而肤不焦,于寒冰中静卧三月而肌不裂。
曾有位长老,在与妖族大战时,被万妖以利爪撕击,战后脱衣检视,肌肤上仅留数道白痕,三日后便完好如初,可见玉肌境之威。
第四章剑胎篇·化道真义
剑胎境,是《剑体淬体诀》的终极境界,亦是最难企及之境。
此境不再局限于锤炼肉身,而是将剑炁、元神、肉身三者合一,于丹田内孕育“剑胎”
——此胎非血肉之胎,而是以元神为核、剑炁为骨、肉身精华为肤的“道之剑”
。
待剑胎成熟,修士便可“以身化剑”
,举手投足皆是剑,一念之间可斩千里。
修炼剑胎境,需满足两个条件:其一,铁骨、玉肌尽数大成,肉身可承受剑胎孕育时的狂暴剑气;其二,需有一柄“本命灵剑”
相伴十年以上,使剑识与元神深度融合。
入池时,需将本命灵剑沉入池底,自身盘膝坐于剑上,水深没顶,借灵剑之灵与泉中剑炁共鸣,念动总诀:“我即剑,剑即我,元神为锋,肉身为锷,孕我剑胎,破我心魔。”
初孕剑胎时,需引泉中剑炁与自身丹田剑炁相融,在丹田内凝结成“剑卵”
。
剑卵初成时,如鸽蛋大小,通体漆黑,内有红光流转——那是元神之力在滋养剑卵。
此时修士会感到丹田如被烈火焚烧,痛彻心扉,需以元神包裹剑卵,如母鸡孵蛋般耐心温养,口诀曰:“丹田为巢,元神为光,剑卵在内,日生月长。”
每日需入池三个时辰,引泉中剑炁注入剑卵,使其日渐增大。
剑卵生长至拳头大小时,便会开始“破壳”
——此时剑卵表面会出现裂纹,从中溢出的剑气如万箭齐,冲击修士四肢百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