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簪花节(第1/2 页)
胃里那股翻江倒海的劲儿,总算消停了些。
苏见欢的胃口渐渐好了起来,虽偶有不适,却已不像先前那般水米不进。
只是身上总莫名地燥热,旁人还穿着薄衫,她已换上了轻软的罗裙。
“好了。”春禾为她簪上最后一支白玉钗,退后两步,端详着镜中的人,不由得真心赞叹:“夫人,您这几日的气色可真好,皮肤愈发水灵,倒比从前还添了几分艳色。”
镜中的女子,面颊比往日丰润了些许,唇色不点而朱。
那份清减下去的病气被一种蓬勃的生机所取代,整个人都显得娇艳欲滴。
秋杏端着水盆进来,听见这话也凑趣地笑起来:“我听府里的老人说过,这叫‘女美娘,子丑母’。”
她将水盆放下,用帕子绞了水递过去,嘴里还在说着:“说是怀了小娇娘,当娘的便会面若桃花,一日比一日好看。若是怀了哥儿,兴许就要粗壮些了。”
“呀!”春禾眼睛一亮,满脸都是喜色,“这么说,夫人肚子里揣着的,兴许真是位小小姐?”
她们这些贴身伺候的再清楚不过,夫人最想要个女儿,时常念叨着,说女儿家最是贴心。
苏见欢听着她们一唱一和,只觉得好笑,指尖轻轻抚过自己尚未显怀的小腹,唇边噙着一抹极淡的笑意。
要真是女儿,那可算是遂了她的心意。
她喜欢女儿,虽然女儿家可能会辛苦一些,但是娇软可人的女儿和那些臭小子可不一样。
她站起身,推开窗,外头暖风和煦:“今日天气不错,咱们出去走走。”
她转头又特意叮嘱了一句,“春禾,记得把昨日备下的冰饮也带上。”
春禾与秋杏对视一眼,各自都从对方的神色里看到了相同的无奈。
自从孕吐的反应减轻后,夫人便总说胃里有股灼热感,像是揣了团火,烧得难受。
明明还未到盛夏,她却偏要吃些冰凉的东西来压一压。
二人劝了几次也无用,只好依言去备着。
今日的苏州街市,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喧闹。
苏见欢扶着秋杏的手,缓步走在青石板路上。
只见来往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少,手中竟都拿着几枝含苞或初绽的花枝,笑语盈盈。
“咦?”春禾有些好奇地张望,“今儿是什么好日子吗?怎么人人都拿着花?”
秋杏也有些不解。
她们虽在苏州住了些时日,但深居简出,对本地风俗知之甚少。
旁边一个卖丝线的妇人听见了,便笑着搭话:“几位是外乡来的吧?今儿是我们当地的簪花节。”
她手上的活计不停,嘴上热情地解释着:“但凡未出阁的女儿以及未娶亲的儿郎,今日都要去城西的月老庙拜一拜。若是瞧对了眼,便可将自己手里的花,赠予对方。”
春禾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连忙追问:“那岂不是能成就许多好姻缘?”
“可不是嘛!”那妇人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这儿好些夫妻,都是簪花节上定下的人家呢!不过呀,就算不定亲,去凑个热闹也是好的。全家老小一道去逛逛庙会,求个和睦安康,也是一桩美事。”
苏见欢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不远处一个年轻姑娘身上。
那姑娘捏着一枝桃花,面带羞怯,正悄悄打量着对面的书生。
簪花定情,月老为媒,听着倒是桩美事。
只是这世间男女,又有几人能得如此自在,全凭心意定下终身?
不过是最美好的祝愿。
她心底掠过一丝几不可闻的叹息,随即又被身旁春禾与秋杏那亮晶晶的期盼给冲散了。
这两个丫头,正是爱热闹的年纪。
她收回目光,心中的愁绪散了几分,脸上带了几分笑意:“既然如此,那便去看看吧。”
春禾几乎要跳起来,连忙上前扶住她的另一边手臂“”“好呀好呀!夫人,那我们这就去月老庙!”
苏见欢由着她们一左一右地扶着,朝着人群涌动的方向走去。
月老庙前,已是人声鼎沸。
还未走近,一股混杂着花香与脂粉气的热浪便扑面而来。
庙门口的石狮子身上,都被不知哪个顽童给簪上了一枝野菊。
放眼望去,皆是攒动的人头与晃动的花枝。
有手持娇艳牡丹的富家公子,有捏着一枝桃花的羞怯少女,亦有三五成群的书生,袖中露出半截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