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1/2 页)
吃完饭,温老爹便赶了骡车,带着温娇娇先去了杨郎中家。
温家的骡车,那是不带棚的,有点像板车,温司遥带着斗笠坐在上面,都有些担心跑快了被甩出去。
所以,必须得买个马车,否则逃荒路上诸多不便。
在原主的记忆中,那些不让进的城池,虽说不让难民进,但那些有马车的富户,是给进的。有了马车,他们逃荒路上要进城补给,就容易多了。
在虞朝,马车骡车牛车的区别,就犹如奔驰宝马与五菱宏光,以及摩托车的区别。
马车,那就是身份的象征。
到了杨郎中家,温老爹把人参拿给杨郎中掌眼。杨郎中听说是温司遥挖的,十分吃惊,便问起她哪里挖。
“就有个大石头那里,我之前听我娘说那里有人挖过人参,就去那里看看,没想到真有。”
杨郎中闻言,默了。
那个地方,他去过不知几十次,前几天还去过一次。他也是知道哪里出过人参,想去碰碰运气,可别说人参,有用的药材都没几根。
果然老话说得好,这人参,福运不够的人,那是看不见的。
这温家的女娃,还真是个福运深厚的。别人磕破脑袋,不躺个十天半月的哪能好?人家愣是没事,这才第二天吧,就能上山挖人参了。
这么想着,杨郎中便道,“来,丫头,我给你看看伤口。”
等拆开检查后,杨郎中又默了。
难道是昨天血糊糊的,他老眼昏花看错了?怎么感觉今天这伤口小了那么多,都不足指甲盖宽了?
想来也是昨天他看错了,不然哪能恢复的那么快,今天还上山挖人参了。
都怪温二郎,说得那么严重,又拉着他跑了许久,害得他都看错了。
“你这伤口,等结痂了,就别缠布了。天热,缠着反倒不利于恢复。”
“好,多谢杨郎中。”温司遥道谢。
温老爹则赶紧给杨郎中掏了十文的看诊钱,杨郎中推拒,“乡里乡亲的,就看这一下,哪就要收费了。就当我沾沾福气,下次上山说不定也挖根人参。”
温老爹哈哈大笑,收回钱,“杨老弟下回上山,必定能挖到人参。劳你帮忙掌掌眼,看看这人参什么年份,能值当多少银子。我一会儿拿到城里药铺去,免得被那掌柜骗了。”
杨郎中拿过人参,小心查看半晌,道:“这人参,我看应该五十年份上下,品相不错,根须也完整。”
“这要是药铺的卖价,那指定是百两银子往上,但收价…怎么着也得要个八九十俩才卖。”
“行,那我心里有数了。多谢杨老弟,改日到我家去喝酒。”道了谢,温老爹赶上骡车往城里去。
杨柳村离县城并不远,赶骡车都不用两刻钟。
温老爹交了六文进城费后,便驾车直奔药铺。甘县,非县城居民进城,每人要交两文的进城费,骡子按一个人算。
到了药铺,那掌柜看了人参,说词跟杨郎中差不多,出价七十两收。
因为给杨郎中掌过眼,温老爹心里有底,一番讨价还价后,药铺最终出了八十两买下。
温老爹本想要张五十两的银票,但在温司遥的要求下,全部拿了银锭子。
八个十两的银锭子,份量可不小,鼓鼓囊囊的,温老爹都不好塞怀里,只能包袱裹了又裹,拎手上。
网图,十两银锭的大概大小
也幸亏她长得人高马大,又虎背熊腰,这才不至于被人抢了。
到了书铺门口,温老爹对温司遥道:“娇娇,你自个人进去买,爹在门口等你。”说完,从怀里摸出一锭五两的银子递了过去。
温老爹不爱读书,闻到墨香味就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