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战场机动?!(第1/2 页)
第605章战场机动?!(第1/2页)
“如何用‘落后’武器对抗钢铁洪流——论技术不对称下的战术创新与装备应急改进……”
此刻的陈朝阳,已经完成了从一个“预言者”到一个“建设者”的心态转变。
内参上的文字,不再仅仅是痛苦的回忆,更是驱动他和这支军队,义无反顾地走向那条艰难但必须经历的现代化之路的动力。
汉东军事学院,这栋由旧时兵营改造而成的战术模拟大厅内,虽门窗紧闭以隔绝蝉鸣,却关不住那份低沉而持续的嗡鸣。
这不是机器运转的声音,而是一群群由数十人聚集议论所形成的声浪。
距离上课还有一刻钟,大厅内已近乎满员。
巨幅朝鲜中线沙盘周围,聚集着全院选拔的高级指挥学员,清一色的土黄色五零式军服,却掩不住各自迥异的气质。
有前线带来的粗粝与悍勇,有参谋人员的沉稳与精细。
更有不少学院的教员,一样拿着笔记本,坐在后排或靠墙的位置,神情专注。
这几乎已成为陈朝阳每月一次大课的标配场景,无人愿意错过。
关于志愿军主力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遭受重大损失的消息,已通过军队简报,压在了学院学员们的心头。
在场的都是全军选调的优秀师团、营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以及学院的教员,他们对战争的嗅觉远比常人敏锐。
台下,几位较早轮换回国、或从其他军区调来的学员正低声交换着信息,他们的表情严峻,语气中充满了职业性的分析和难以掩饰的痛惜。
“老孙,你在志司机关待过,消息灵通。这次……损失真的像简报那样?”一位原一野的刘团长眉头紧锁,声音压得极低。
被问到的孙参谋是年初因伤回国的,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晦暗:
“电报上的是数字,但换算成一个个连队……触目惊心。
关键是失利的方式,我志愿军的短板,这次被敌人摸准了脉门,掐着我们的补给极限和部队疲劳点打反击。”
旁边一位来自原四野的团参谋接口道,手指在沙盘边缘虚划了一条线:
“问题不单是后勤。
我研究过战报简报,敌人用的这叫‘磁性战术’,黏住你,消耗你,待你攻势衰竭,立刻用坦克集群沿公路网快速突进,专打我们行军纵队的结合部和指挥枢纽。
我们的交替掩护,在绝对的机动优势面前,太难了。”
“制空权…没有制空权,一切都是空的。”另一位负责过防空训练的干部叹了口气,
“白天部队几乎无法大规模机动,后勤车队更是活靶子。
听说有的部队为抢运伤员,一个运输排上去,回来不到一半…”
这些讨论不是抱怨,而是带着血淋淋教训、高度专业化的复盘。
疑惑、沉重,以及一种急于找到破局之道的焦灼,在资深军官们之间无声地传递。
他们都明白,过去的经验在面对高度现代化的敌人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都别猜了,”一个参加过前几次陈朝阳课程的团长道,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笃定的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05章战场机动?!(第2/2页)
“等陈主任来了,听他怎么说。上次他讲步炮协同,点出的几个关窍,效果立竿见影。”
这话立刻引起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