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1/2 页)
去供销社的路上,马大婶突然问道:
“怎么不见你表姑,平常都是她出去采买东西的。”
“她说最近干活太多腰疼,让我出去一趟。”
铁兰燕老早就想好了对外说辞。
“是这样啊。”马大婶看了铁兰燕一眼,叹息道:
“听你表姑说你最近情绪有点不太对,可怜的孩子,你好一点没?”
托张翠的福,现在外头都在传原主得了失心疯,马大婶这话算是委婉的了。
铁兰燕心头微暖,笑着点头:“我好多了,谢谢婶子关心。”
马大婶神情一松:“那就好,你想不想出去逛逛,我让陈建带你出去散散心。”
陈建是马大婶的儿子,比铁兰燕大不了几岁,是纺织厂的临时工。
铁兰燕:“不用了婶子,我最近还有点事。”
她要忙着解决张翠一家,还要忙着囤货赚钱,真没时间。
再说她跟陈建孤男寡女的去外边闲逛,被人看见也会说闲话。
如果是现代,铁兰燕绝对不会在乎这些。
但现在是男女大防的70年代,社会风气很严肃,还是注意一点的好。
马大婶脸上有些许失望:“那好吧,等你有时间再说。”
供销社距离铁家不远,走个40来分钟就到了。
等进去要买东西时,铁兰燕直接傻眼了。
她忘了这个年代买东西是需要票证的。
家里的票证早就被张翠给用光了,她一张票都没有。
一旁的马大婶得知她没票,主动开口道:
“我手上正好有几张多余的票,你要买啥,我先借给你,回头你用钱跟我换也行。”
铁兰燕脸上一喜:“那就多谢婶子了。”
这年头物价很便宜。
糙米只要1毛2一斤,精米和白面要2毛一斤,当然都需要粮票。
大豆油5毛一斤,也需要油票。
红糖也是5毛一斤,白糖需要8毛一斤,要糖票。
猪肉9毛一斤,鸡肉鸭肉这些需要1块钱一斤,也要肉票。
还有鸡蛋要蛋票,9分钱一个。
因为都是土鸡蛋,蛋小,11个刚好一斤一块钱。
最后就是蔬菜那些就很便宜了,5分钱一大把。
这个可以不用票,都是京市郊区或者乡下的农民自家种的蔬菜,背着背篓徒步十多公里来供销社换的。
马大婶手上有一张伍市斤粮票(如图)。
还有一张壹市斤肉票,一张伍市斤蛋票,一张贰市斤糖票。
铁兰燕把票全都借走了。
买了5斤白面,1斤猪肉,还有5斤鸡蛋,2斤白糖,一共花了8块5毛。
因为供不应求,票证相比钱来说更值钱。
铁兰燕直接给了马大婶一张大团结。
马大婶也没推辞,还出声提醒道:
“兰燕,你这花钱有点太大手大脚了,以后你要成家得精打细算一点,可不能像这样子。”
铁兰燕没放在心上,敷衍的点点头。
她可是要增肥30斤的,不多吃点怎么行。
再说钱就是用来花的,花完再挣就是了。
临走时,铁兰燕又花了一毛钱买了两大把豆橛子。
这豆橛子可是好东西,吃起来清脆可口。
做法有很多,豆角焖面、豆角捞面、排骨豆角焖饭等等。
再配上香辣的辣椒酱,味道顶呱呱。
铁兰燕决定今晚的晚餐就做豆角焖饭。
排骨没有,红烧肉管够,想想就美滋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