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熊猫盛况,沙滩丑闻(二合一大章)(第1/2 页)
第533章 :熊猫盛况,沙滩丑闻(二合一大章)
首映礼的喧嚣与辉煌随着夜色的深沉渐渐沉淀。
而《功夫熊猫》所引发的海啸,才真正开始展现它吞噬一切的威力。
韩叁坪曾提议过,《功夫熊猫》提前点映。
也就是仿照着《梅兰芳》,将首映时间从一号零点直接提前到三十一号的挽上八点。
首映礼与首映同步进行,并借助跨年的黄金时间段,将首日票房拉爆。
不过被苏牧直接拒绝了。
若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提前点映争口碑、抢市场还有点用;
可现在这个档期,虽说是贺岁、元旦,但是在《功夫熊猫》的威名赫赫之下,几乎没有任何大片跟这只胖熊猫抢档期。
自然也就不需要提前电影。
苏牧要的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打破一切票房记录,而不是用投机取巧的法门,来留一些话柄。
数据是最直接的语言。
元旦档期,《功夫熊猫》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席卷了全国所有院线。
排片率从首日的65%一路飙升到周末的78%,几乎到了“无厅不熊猫”的地步;
上座率更是恐怖地维持在95%以上,许多黄金场次一票难求,影院不得不临时增加凌晨场和清晨场来满足汹涌的观影需求。
首日票房:5100万。这个数字如同一声惊雷,炸得整个行业头皮发麻!
它不仅轻松打破了由《风声》、《夺冠》保持的国产电影首日纪录;
更是突破了单日五千万票房的界限,将国产票房记录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首周三日,票房累计轰下1.6亿人民币!
没有给任何同档期电影留下丝毫喘息的空间,以绝对优势登顶元旦冠军,并且毫无悬念地刷新了内地影史动画电影开画的所有记录。
院线经理们的电话被打爆了,内容从最初的“能不能多给点排片”变成了“还有没有拷贝?再加两个厅!”。
各大院线的财报预估部门连夜修改数据模型,最终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这头熊猫的最终票房落点,恐怕要冲着6亿甚至7亿、8亿去的——一个此前无人敢想象的、属于国产动画的天文数字。
票房奇迹的背后,是如山崩海啸般席卷而来的好评。
豆瓣开分9.3,贴吧、论坛等互联网平台上,同样是好评无数。
这不再是粉丝的狂欢,而是全民的认可——
“笑中带泪,年度最佳!”
“我以为我看的是动画,结果看到了最中国的侠义精神。”
“技术满分,故事满分,情怀满分!苏牧牛逼!(破音)”
“二刷完毕,发现了无数细节!和平谷就是一个微缩的武侠江湖!”
“带孩子看的,我笑得比孩子还大声,最后又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社交媒体上,关于《功夫熊猫》的讨论彻底霸榜。
阿宝的表情包、五大高手的Q版头像以病毒式的速度传播。
各大影视UP主争先恐后地发布解读视频,从文化符号、武术设计分析到幕后制作揭秘,每一个视频都能轻松获得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它不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成了一种社交货币。你没看过《功夫熊猫》,几乎就无法参与朋友间的日常聊天。
甚至,《功夫熊猫》不仅在国内一片畅销,就连在北美,同样刮起了一阵强烈的“东方旋风”!
北美的New Year's Day虽然只放假一天,但正好恰逢周末,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档期。
北美首周末直接报收6800万美元,空降周末票房榜冠军,将排名第二的《马利与我》跟第三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远远抛在身后。
甚至第二、第三名票房总和的4500万,都只有《功夫熊猫》的三分之二。
尽管对于《功夫熊猫》的票房号召力早有预料,但这个成绩依旧远超他们各自调研的市场预期。
这让迪斯尼和梦工厂的高管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彻底收起了最初那点审视的目光,转而以最高规格对待这位来自东方的动画巨头!
《好莱坞报道者》称其为“一次完美的文化融合,视觉与叙事的双重盛宴”。
《Variety》评价:“苏牧导演用一只熊猫,巧妙地撬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证明了真诚的故事比任何生硬的推销都更有效。”
《纽约时报》的影评专栏写道:“这不是对东方文化的猎奇式展示,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理解。‘神龙大侠’的成长之旅,属于全世界。”
在YouTube上,许多外国博主自发录制reaction视频,记录下自己从哈哈大笑到目瞪口呆再到热泪盈眶的全过程。
“Kung Fu Panda”和“Po the Panda”成为了热门搜索词。
许多外国观众开始对“太极”、“气功”、“虎鹤双形”这些中國概念产生浓厚兴趣,相关搜索量暴增。
…...
为了配合电影的上映与宣传,就在《功夫熊猫》畅销之际。牧神影业早已准备就绪的衍生品部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
在牧神院线内的官方旗舰店里,各种尺寸的阿宝毛绒玩偶首批货量在短短三分钟内售罄;
五大高手的Q版手办成为收藏爱好者们争抢的目标;
印有“神龙大侠”字样的卫衣、和平谷主题的拼图、甚至同款“秘制汤汁”的泡面碗都卖到脱销。
杨思维看着每小时都在疯狂刷新的销售数据,激动得手都在抖。
这只胖熊猫所展现出的“钞能力”,让圈内所有人都看着眼红不已。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一个顶级IP的全面胜利。
还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票房这么优秀的同时,就连衍生品都能如此大卖。
在这一刻,圈内人似乎也发现了动画电影跟真人电影最大的诧异——真人电影票房再高,他们的IP衍生产品,也不可能真的像动画电影那样畅销。
牧神影业这一波“骚操作”,总算是让国内一种制片公司,首次发现了IP开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