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玉镯为凭惊语破局(第1/2 页)
长安城牛辅军驻地的一角,比起董卓嫡系部队的喧嚣跋扈,显得有几分冷清。
军司马贾诩的营帐内,烛火如豆,他正独自对着一卷简册出神,面色平静无波,唯有指尖偶尔无意识地敲击案面,显露出一丝内心的不宁。
迁都以来,他越谨慎,深知在这漩涡中心,一言一行皆需万分小心。
帐外忽然传来亲兵的声音:“贾司马,营外有人求见,自称是您并州故旧。”
并州故旧?贾诩眉头微蹙。
他在并州并无深交,更鲜有人知他此刻在此。
一丝警觉掠过心头。
“可报了姓名?”
“并未,只将此物交予小人,说司马一见便知。”
亲兵说着,小心翼翼捧入一物,置于案上。
那是一只质地上乘、略显古旧的玉镯,样式是凉州一带常见的款式。
烛光下,玉镯温润的光泽却瞬间刺痛了贾诩的眼睛!
他猛地伸手拿起玉镯,手指甚至有些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玉镯他再熟悉不过,是他当年离家赴任前,用微薄俸禄为妻子购置的……它此刻绝不该出现在长安!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贾诩脊背窜起。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面色迅恢复平静,对亲兵道:“请来人进来。
尔等退下,未有吩咐,不得靠近。”
“诺。”
亲兵退下片刻后,一个穿着普通士卒服饰、面容精悍的汉子低头走入帐内,行事低调,却步伐沉稳。
贾诩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来人,声音低沉得可怕:“此物从何而来?”
那汉子并不惊慌,只是恭敬行礼,低声道:“贾司马勿惊。
家主并无恶意,只是近日长安局势纷乱,恐有兵祸之危。
家主得知文和先生家眷尚在凉州,深为担忧,特派人将老夫人、夫人及公子小姐们,‘请’至长安一处清静宅院暂居,以保万全。
此镯乃老夫人交予小人,以为信物,报个平安。”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贾诩心上。
“请”
至长安?保万全?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挟持!
他一生算计,力求自保,万没想到家人竟会先成为他人的筹码!
一股怒火与恐惧交织的情绪几乎要冲破他的理智。
但他深知,对方既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家人从凉州弄到长安,其能量和决心绝非一般。
此刻作,徒害家人性命。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所有情绪瞬间收敛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深不见底的幽寒:“贵主上是何人?意欲何为?”
汉子依旧低着头:“家主久仰文和先生大才,心向往之。
特备薄酒,欲请先生过府一叙,共论天下大势。
至于家眷,必以上宾之礼相待,绝无怠慢。
时辰地点,皆由先生来定,只需提前半日告知小人即可,小人自会前来引路。”
这番话既展示了威胁,又给了贾诩一丝表面的“选择权”
,手法老辣。
贾诩沉默了片刻,手指摩挲着那冰冷的玉镯,缓缓道:“……好。
明日晚间,地点……你主上应知何处僻静。”
“小人明白。
明日酉时,小人仍在营外等候先生。”
汉子再行一礼,悄然退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帐内,贾诩独自坐着,烛火将他身影拉得细长。
他盯着那玉镯,良久,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冰冷与算计。
翌日傍晚,贾诩如约而至,在那汉子的引导下,来到一处位于僻静坊巷深处的宅院。
院落不大,却守卫森严,皆是目光锐利、沉默寡言的精壮之士。
吕布并未在正厅,而是在一间防卫更严密的内室等候。
他一身常服,并未着甲,见贾诩进来,起身相迎,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文和先生,冒昧相请,还望海涵。”
贾诩目光扫过室内,最后落在吕布身上,神色平静无波,拱手行礼:“贾诩参见温侯。
温侯如此‘盛情’,接来贾诩家小,诩,感激不尽。”
话语中的“盛情”
二字,咬得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