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决断与追击(第1/2 页)
连绵不绝的春雨,仿佛天公也在为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垂泪,将横江津两岸对峙的军营彻底浸泡在一片泥泞与湿冷的水汽之中。
纪灵的中军大帐内,牛油巨烛燃了一整夜,跳动的火焰在将领们凝重而焦虑的脸上投下摇曳不定的阴影。
激烈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个时辰,帐内烟雾缭绕,唾沫横飞,主战派与主守派(实则为西援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汗味与一种近乎绝望的焦灼气息。
最终,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纪灵猛地一掌重重拍在坚硬的楠木案几上,出“砰”
的一声巨响,震得烛火都为之一晃,也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之声。
他缓缓抬起头,脸色在烛光下显得异常青白,眼窝深陷,布满了血丝,显然这一夜经历了极其痛苦和艰难的思想鏖战。
“够了!
不必再争!”
纪灵的声音因疲惫和紧绷而异常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破釜沉舟般的决断,“孙策与周瑜,狡诈如狐,其此番示弱之举,虚实难测,真假莫辨。
贸然倾力出击,风险过大,一旦中伏,则全局崩坏,我等皆成陛下罪人!”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郁垒尽数吐出,“然,西线颍阴失守,吕布狼子野心,其兵锋已直指国都寿春!
此乃动摇国本之心腹大患,陛下安危系于此,朝廷根基系于此,绝不容有失,绝不能坐视不理!”
他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每一位将领的脸庞,最终定格在悬挂的简陋舆图上那代表寿春的位置。
“我意已决!
全军即刻秘密准备,分批有序后撤,舍弃此地营垒,全回防寿春西线,拱卫京畿!”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既有壮士断腕的痛惜,也有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知,“至于此地……绝不能让我军主力撤退演变成一场溃败,不能让孙策如此轻易地尾随追击,如跗骨之蛆般纠缠不休。
桥蕤听令!”
一员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的将领应声出列,甲叶铿锵:“末将在!”
“予你精兵八千,皆为久经战阵的老兵!
你的任务,不是击溃孙策,而是依托现有营寨,据险死守,不惜一切代价,至少为大军主力争取十天时间!
十天之内,务必像钉子一样钉死在这里,让孙策无法全力追击!
十天后,若事不可为,允许你放弃营寨,自行寻机向寿春方向突围!”
纪灵的声音沉重无比,这道命令,几乎是将桥蕤和这八千将士置于死地,为主力赢得生机。
桥蕤身躯微微一震,他深知此任九死一生,生还希望渺茫,但看着纪灵那布满血丝、充满决绝与托付的眼神,他猛地抱拳,声音嘶哑却坚定无比:“末将……领命!
必不负大将军重托!
人在营在!”
战略既已定下,庞大的袁术军大营立刻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如同苏醒的巨兽般开始了隐秘而高效的运转。
主力部队接到密令,偃旗息鼓,士卒口衔枚,战马蹄裹布,借着淅沥雨声和浓重夜色的完美掩护,分成数路,悄然有序地撤离营垒,向着西北方向寿春所在之地疾行。
而桥蕤则率领着他那注定要被牺牲的八千断后之军,加紧抢修加固营寨防御,同时在空置的营区内遍插旗帜,多立草人,巡逻哨队照常活动,竭力维持着大军仍在、一切如常的假象,以期迷惑对手。
然而,数万大军的调动,纵使计划再周密,行动再隐蔽,想要完全瞒过近在咫尺、同样高度警惕的对手,几乎是痴人说梦。
天色刚刚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雨势稍歇,孙策军前沿最精锐的斥候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对面纪灵大营的喧嚣声、人马嘶鸣声比起往日明显减弱,更重要的是,那清晨本该密集升起的、代表埋锅造饭的炊烟,其数量稀稀拉拉,远远无法匹配数万大军应有的规模!
这一异常情况被以最快度层层上报,最终送到了彻夜未眠、正在与周瑜推演沙盘的孙策面前。
“主公!
都督!
纪灵大营动向异常,炊烟锐减,人马声息微弱,疑似……疑似正在大规模撤军!”
斥候队长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孙策与周瑜几乎同时抬起头,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瞬间迸出如同实质般的锐利精光!
周瑜更是一个箭步跨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修长的手指精准地点在颍阴的位置,语气带着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与一丝快意:“果然!
文远将军颍阴一役,当真是一击命中,打到了袁术的痛处,触及了他的根本!
纪灵……他到底还是坐不住了,寿春的安危,迫使他必须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