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寿春血壁(第1/2 页)
孙策的大军如同铁桶般将寿春城围得水泄不通,连营数十里,各色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几乎遮蔽了天际。
然而,预料中摧枯拉朽的破城并未出现,战事迅演变成了一场惨烈至极、考验双方意志与资源的消耗战。
袁术将他最后的本钱——装备相对精良的宫廷宿卫、仓促强征的城内青壮、以及纪灵带回的虽败犹斗的残部,全部压在了这座孤城的防守上。
求生本能与彻底的绝望交织,竟让守军爆出远预期的顽强韧性。
攻城伊始,孙策挟连胜之威,试图复刻历阳与横江津的迅猛打法,动了排山倒海般的连续猛攻。
数十架巨型抛石机昼夜不息地轰鸣,将打磨过的巨石和收集来的顽石,带着毁灭性的力量,持续不断地倾泻在寿春城头。
每一次命中,都伴随着墙垛崩塌、箭楼碎裂的巨响,烟尘弥漫。
数不清的包铁云梯如同蜈蚣般架上城墙,悍勇的江东健儿口衔利刃,顶着盾牌,在凄厉的箭矢破空声中,悍不畏死地向上攀爬,喊杀声震耳欲聋。
然而,寿春毕竟是袁术经营多年的伪都城邑,城墙高厚,护城河既宽且深,城防设施相对完善,储备也远非历阳等城可比。
在纪灵、桥蕤等将领的拼死指挥下,守军顶着石雨,依托残存的工事进行着殊死抵抗。
巨大的滚木、边缘锋利的礌石如同瀑布般砸落,将攀爬的士卒连人带梯一同摧毁;烧得滚烫、恶臭扑鼻的金汁从特制的铁锅中倾泻而下,城下顿时响起一片非人的惨嚎;幸存的弓弩手则隐藏在垛口之后,进行着精准而致命的狙击。
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争夺都异常残酷,双方士卒的尸体在城上城下层层堆积,来不及清理,暗红的血液浸透了砖石,汇入护城河,将其染成一片令人心悸的浑浊赭色。
孙策杀得性起,几次亲自披甲持刃,冲至最前沿,甚至一度登上云梯,欲要强行突破,皆被守军集中火力和亡命反扑击退,身边亲卫死伤枕藉,连他本人也数次险象环生,全靠太史慈、韩当等将领眼明手快,拼死将其护卫回安全地带。
周瑜在后方高台上看得真切,眉头紧锁,终于在一次孙策被强行架回来后,上前死死拉住其战马缰绳,声音前所未有的严厉:
“伯符!
冷静!
不能再如此不计代价地强攻了!”
周瑜指向那片血肉模糊的城墙,“守军已是困兽,退无可退,故而拼死力战,韧性乎预估!
我军儿郎虽勇,然每进一步皆需付出血的代价,伤亡太过惨重!
长此以往,即便最终能踏破此城,我江东精锐亦将折损殆尽,元气大伤,日后何以图谋天下?!”
孙策望着眼前这片吞噬了无数江东子弟性命的残酷战场,望着那些昨日还生龙活虎、今日已化为冰冷尸骸的熟悉面孔,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公瑾!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袁术老儿在这龟壳里苟延残喘?!
我不甘心!”
“非是坐视!”
周瑜斩钉截铁,目光锐利地扫视寿春城防,“强攻不成,当以智取,以韧克刚!
可遣工兵挖掘地道,潜至城下破坏墙基或潜入城内;可驱使土卒负土垒砌土山,使其高度过城墙,届时以弓弩压制,甚至直接架设飞桥!
更可长期围困,深沟高垒,断其粮道,绝其水源!
袁术倒行逆施,民心早已离散,城中存粮终有耗尽之日。
待其粮尽援绝,军心涣散,内乱自生,便是我军以最小代价,一击破城之时!”
孙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沸腾的热血和复仇的怒火冷却下来,理智逐渐占据上风。
他深知周瑜的判断是正确的,为将者不可因怒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