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第1/2 页)
在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叫薛家集的村子,这个村里有百来户人家,大多靠种地为生。
村口有座观音庵,庵里除了三间大殿,还有十几间空房,后门挨着水边。
这座庵靠各地香火供奉,只住着一个和尚。
村里人要是有什么集体的事儿,就聚在庵里商量。
那是成化末年,当时国家富足太平。
正月初八这天,村里人约好,都到观音庵商量闹龙灯的事儿。
早饭时分,领头的申祥甫带着七八个人就进了庵,他们先在殿里拜了佛。
然后和尚过来给大家拜年,众人也都回了礼。
申祥甫却数落起和尚来:“和尚!
这大过年的,你也该勤快点给菩萨上香点烛!
佛祖可看着呢,收了大家的香火钱,也得干点实事。”
他还指着琉璃灯说:“你瞧瞧,这灯里的油都快见底了!
就说荀老爹,年三十还送了你五十斤油,结果你全用来炒菜,都不供佛!”
和尚只好赔着笑脸,等他完火,拿铅壶泡了壶苦丁茶,烧开了端给众人喝。
荀老爹率先开口问:“今年闹龙灯上庙,咱们各家该出多少钱?”
申祥甫说:“先等等,等我亲家来了我们在一起商量。”
正说着,外边走进来一个人,这人眼睛通红,脸色铁黑,还留着几缕黄胡子,歪戴着帽子,身上青布衣服油乎乎的,手里还拿着赶驴的鞭子。
他进门先跟众人拱了拱手,然后一屁股就坐在了上座。
这人姓夏,是薛家集去年新当上的总甲。
夏总甲一坐下,就吩咐和尚:“赶紧把我的驴牵到后院喂饱了,再把鞍子卸下来。
等我我谈完事,还得去县门口黄老爹家吃年酒呢。”
说完,他就跷起了二郎腿,一边捶腰一边抱怨:“我现在还不如你们种地的自在!
这大过年的,衙门里三班六房都给我送帖子,我能不去拜年?每天骑着驴,在县里乡里来回跑,累得晕头转向。
前几天驴还摔了一跤,把我腰都跌伤了。”
申祥甫问:“初三我请你吃饭,你咋没来?”
夏总甲说:“别提了,从过年到现在就没闲过!
忙得恨不能多长张嘴。
就说今天请我的黄老爹,人家可是老爷跟前的红人,他抬举我,我哪敢不去?”
申祥甫又问:“听说黄老爹年前就被老爷派出去了,他家没别人,谁做东啊?”
夏总甲解释道:“今天是快班李老爹请客,他家房子太小,就把酒席摆在黄老爹家大厅了。”
他们聊了好一会儿,才说到闹龙灯的事儿。
夏总甲不耐烦地说:“这种事我都不想管了!
往年都是我牵头,大家写了要捐钱,最后又赖着不给,害得我倒贴不少。
再说今年衙门里各个班都在闹龙灯,我肯定得去看,哪有功夫看咱们村里这点灯。
不过你们既然说了,我也出份钱,随便你们谁牵头。
荀老爹家地多粮多,让他多出点,剩下的按户分摊,这事就能办起来了。”
听完大家也不敢反对,当场就让荀老爹出了一半的钱,其他人也分摊了些,总共凑了二三两银子,全都写在纸上。
这时和尚端出茶点,摆了两桌,有云片糕、红枣、瓜子、豆腐干、栗子和各种糖果,还请夏总甲坐在席,给大家倒上茶。
申祥甫接着说:“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今年得请个教书先生,就在这观音庵里办个学堂。”
大伙都纷纷响应:“我们好几家孩子也等着上学呢。
申老爹家公子,也就是夏老爹的女婿,将来要帮着处理县里文书,也得识文断字。
这先生,最好从城里请。”
夏总甲一拍大腿说:“还真有个人选!
就是我们衙门户总科提控顾老爷家请的周进先生。
他六十多岁了,以前考试拿过第一名,可惜一直没考上秀才。
在顾家教了三年书,去年他家少爷就考上秀才了,和咱镇上的梅三相一起中的。
放榜那天,少爷戴着方巾,披着红绸,骑着官府的马,敲锣打鼓地回家。
我们衙门的人都拦着街敬酒。
后来把周先生请出来,顾老爷亲自敬了三杯酒,让他坐主位,还点了一出《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戏。
开始顾老爷嫌这戏兆头不好,后来唱到梁灏的学生十七八岁中状元,他这才高兴起来,觉得是儿子的好兆头。
你们要是想要先生,我去把周先生请来。”
大伙一听,都说这主意好。
吃完茶点,和尚又煮了牛肉面,众人吃饱喝足后各自回家。
第二天,夏总甲果然去说合了这事,谈好一年学费十二两银子,每天给和尚二分银子当周先生的饭钱,约定元宵节后到村里,正月二十正式开学。
正月十六这天,大伙把凑的钱送到申祥甫家,准备好酒菜,还请了刚考上秀才的梅三相来作陪。
梅三相戴着崭新的方巾,一大早就到了。
直到上午九点多,周先生才来。
听见门外狗叫,申祥甫赶紧出去把人迎进来。
众人打量周进:头戴旧毡帽,身穿洗得白的旧长衫,右袖子和后襟都破了,脚蹬一双旧红鞋,脸又黑又瘦,胡子花白。
申祥甫把他请进堂屋,梅三相慢悠悠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周进问:“这位是?”
众人介绍:“这是咱集上的秀才梅相公。”
周进连忙推辞,不肯先作揖。
梅三相说:“今天不一样。”
周进还是坚持。
大伙劝道:“论年纪周先生大,您就别客气了!”
梅三相转头对众人说:“你们不懂,按规矩,秀才不和童生论辈分。
不过今天特殊,还是周先生请上。”
原来在明朝,考上秀才的叫“朋友”
,没考上的童生叫“小友”
,就像新娘子嫁了人就改口,只有做妾的到老还被叫“新娘”
。
周进听他这么说,不再谦让,先行了礼。
众人也都作揖落座,只有周进和梅三相的茶杯里放了两颗红枣,其他人都是清茶。
喝完茶,摆上两张桌子,周进坐主位,梅三相坐次席,其他人按年纪坐下,开始倒酒。
周进端起酒谢过大家,一口喝干。
桌上很快摆满八九个菜,有猪头肉、烧鸡、鲤鱼,还有各种内脏。
一声“请”
,大伙筷子齐飞,转眼间就吃了一半,再看周进,却一口没动。
申祥甫问:“先生怎么不吃菜?别嫌招待不周啊!”
说着夹了块好肉递过去。
周进拦住说:“不瞒各位,我常年吃素。”
大伙忙问原因,周进解释:“当年母亲生病,我在观音菩萨面前许愿吃素,到现在十几年了。”
梅三相突然来了兴致:“说到吃素,我想起个笑话。
前几天在顾老爷家听来的,有专门调侃教书先生的诗——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
众人放下筷子听他念,他念完还打趣:“周先生这么有学问,当然不呆。
不过这‘吃长斋,胡须满腮’,倒是说中了!”
说完哈哈大笑,其他人也跟着哄笑。
周进满脸尴尬。
申祥甫赶紧打圆场:“梅三相该罚酒!
顾老爷家的先生就是周先生啊!”
梅三相耍无赖:“我又不知道!
不过这吃素也不是长久事。
我舅舅以前也吃素,考上秀才后,老师送祭肉来,外祖母说不吃圣人要怪罪,他只好破了戒。
周先生等到秋天祭孔,肯定也得吃祭肉开斋!”
大伙跟着起哄,斟酒祝贺,把周进羞得满脸通红,只能勉强接过酒。
这时厨房又端出素点心,一大盘馒头和油煎面饼,大伙招呼:“这些是素的,先生吃点。”
周进怕汤不干净,只喝茶吃点心,心里满是难堪。
这时,有人问申祥甫:“你亲家今天在哪?怎么不来陪先生坐会儿?”
申祥甫回答:“他去快班李老爹家喝酒了。”
另一个人说:“李老爹这几年跟着新上任的老爷,混得风生水起,一年说不定能赚上千两银子。
就是他爱赌博。
不像西班的黄老爹,以前也爱瞎混,这几年却了财,盖的房子豪华得像天宫,别提多风光了。”
荀老爹对申祥甫说:“你亲家自从当了总甲,运气一直不错。
再过几年,说不定也能混到黄老爹那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