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半计与三策(第1/2 页)
沈括下笔如飞,心头呐喊:慢点儿,慢点儿,等会儿我。
好像是听到了一般,赵顼和王韶都不再说话。
终于,沈括停笔,长出一口气。
总算追上啦!
就是这字儿,实在太丢脸。
好在只是草稿,誊抄之后,便可付之一炬。
赵顼:“此事姑且容后再议。
朕欲问卿另一事。”
王韶:“臣在,敬闻圣言。”
赵顼:“去年二月二十四,卿在何处?”
王韶:“回陛下,臣在庆州。”
赵顼:“哦?”
王韶:“臣不敢欺瞒。
那一次去庆州,是臣请命而行。”
赵顼:“为何?”
王韶:“去年初,臣接到犬子送回的家信。
信中,有些,谋划。
便是过去一年臣所做之事的根由。
虽不详尽,但主旨无异。
臣非圣贤,一念起,心魔难消。
于是请命押送粮草至庆州,觅些机缘。
二十四日酉时入城,草草交割,但未及入库,仍由臣看押。
当夜,亥时,乱起。”
赵顼:“卿如何应对?”
王韶:“这,臣命人搬来一架木梯,登上房顶,观望。”
赵顼:“什么?以卿之才,难道,就只是如此吗?”
王韶:“回陛下。
臣乃客军,又初至庆州,麾下仅二十老卒,和五百民夫。
况且,臣也不知何人作乱,全无头绪。
三者,臣与王才叔相识。
以王太守之能,若他亲自为乱,臣纵使竭力相抗,亦如螳臂挡车。
若是他人作乱,王太守自可从容应对,无需臣相助。”
赵顼:“然,据朕所知,庆州彻夜激战,直至天明,贼子主动退走,王广渊才得以收拾残局。
卿所言之从容,并未得见。”
王韶:“臣判断有误。
未曾想到作乱者乃是广锐军,而且,乱军竟能救出吴逵。”
赵顼:“而后呢?”
王韶:“臣在房顶见一队乱兵朝臣所居之地而来,敌强我弱,遂与之交涉。
许是臣略有薄名,乱军倒也未曾为难臣。
只是不久后,吴逵便来了。
他先是请臣相助,臣不从。
再以刃相逼,臣亦不从。
最后,吴逵以火焚庆州相胁,臣无奈,只得给了他半条计策。”
赵顼:“半条?何计?”
王韶:“以天明为限,若其不能全取庆州,当火撤离。
向西而行,出环庆,过泾原,直至渭源堡。
一路所需,臣自秦州押解而来的粮草,足以支撑。”
沉默。
沈括甩开膀子,在黄麻纸上飞奔。
心中激荡:实锤了,谣言。
这些日子传遍汴梁的那个故事,是谣言。
就是不知道谁编的,真谄媚,吾辈所不齿。
赵顼:“那吴逵又如何为卿所擒?”
王韶:“回陛下。
实乃其自投罗网,非臣之功。”
赵顼:“哦?他为何如此?”
王韶:“这,臣不知。
臣斗胆,敢问陛下,吴逵可曾伏法?”
赵顼稍作停顿:“不曾,还关在大牢之中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