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经开区的初步接触案例说话破疑虑(第1/2 页)
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验收合格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本地政企圈传开。
管委会王主任在一次全区企业座谈会上,特意提到“辰星科技虽为初创企业,但专业度和责任心远预期”
,这番话让不少园区管委会主动关注起这家年轻的公司。
但林辰没有坐等客户上门——他知道,市场竞争不等人,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抢占更多先机。
验收通过后的第三天,林辰就带着项目资料、实拍视频和运维报告,驱车前往经开区管委会。
经开区是本市的工业核心区,下辖5个大型产业园,智慧化改造需求迫切,早在半年前就放出了合作意向,却先后拒绝了三家科技公司的方案。
负责园区建设的刘主任更是出了名的“挑剔派”
,据说曾因为“方案缺乏实际案例支撑”
,当场让一家上市公司的销售团队下不来台。
林辰和赵伟提前预约了刘主任,可到了办公室,还是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淡。
刘主任坐在办公桌后,手里翻着林辰递过去的公司介绍,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林总,不是我泼冷水。
之前来的三家公司,有做了十年智慧城市的,也有上市公司背景的,都说自己的方案多好多好,结果我让他们拿个完整的落地案例看看,一个个都支支吾吾。
你们辰星科技成立还不到一年,凭什么让我相信你们能做好经开区的项目?”
赵伟刚想开口辩解,林辰却轻轻拉了他一下,然后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笑着说:“刘主任,空口无凭,我带了高新区项目的实拍视频,您看了就知道我们的实力。”
视频点开,先出现的是高新区主入口的智能门禁——画面里,员工们正常走路经过,门禁瞬间识别开门,屏幕右下角的计时器显示“05秒”
。
林辰一边指着画面,一边讲解:“这是我们优化后的动态人脸识别门禁,支持人脸、刷卡、二维码三种通行方式,现在高新区员工早高峰通行效率比以前提高了60,再也没出现过拥堵。”
接着,视频切换到智能停车场。
画面中,车主通过引导屏找到空位,停车后地磁感应器自动更新车位状态;反向寻车终端前,一位车主输入车牌号,很快查到车辆位置。
“以前高新区车主找车位平均要15分钟,现在只要2分钟,停车场拥堵率下降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