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保税区的特殊需求定制方案赢认可(第1/2 页)
初冬的清晨,寒风带着细碎的凉意刮过街道,林辰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公司。
他坐在办公桌前,再次翻开针对保税区的智慧化方案,手指在“温湿度监控”
“海关对接”
等关键词上反复划过——保税区是本市进出口贸易的核心枢纽,园区内聚集了十几家跨国物流企业,存储的货物从精密仪器到生鲜食品一应俱全,对智慧化系统的要求远高于普通园区,容不得半点疏忽。
“小王,方案里的海关数据接口规范再核对一遍,确保和最新的监管要求一致。”
林辰拨通技术主管小王的电话,语气严肃,“还有温湿度传感器的参数,必须标注清楚采样频率和精度,不能有模糊的地方。”
小王在电话那头连忙应声:“林总您放心,我已经和传感器厂家确认过了,采样频率能达到每分钟1次,精度±05c,完全符合保税区的要求。”
上午九点,林辰和小王准时抵达保税区管委会。
负责园区建设的张科长早已在会议室等候,他穿着一身深色制服,脸上没什么表情,刚坐下就直奔主题,语气带着明显的考验:“林总,咱们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保税区不是普通园区,80的区域是恒温仓库,存储的货物里有不少是价值百万的精密仪器,还有需要严格控温的生物医药,温湿度一旦标,损失可能上百万元;而且所有货物的进出库信息,必须实时同步到海关总署的监管系统,延迟不能过1分钟。
之前有三家公司来谈,要么满足不了温湿度监控的精度,要么说对接海关系统要额外加钱,你们辰星科技能做到吗?”
小王听到“海关监管系统对接”
,心里顿时一紧——他之前只研究过普通园区的数据对接,对海关的接口规范了解不深,刚想开口说“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
,林辰却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接过话头,语气从容不迫:“张科长,您担心的这两个问题,我们早就提前做了准备,专门针对保税区的需求做了方案优化。”
林辰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定制化方案的ppt,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仓库的三维模型图。
他指着模型里的红色圆点:“您看,我们计划在每个仓库的不同区域,加装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平均每50平方米一个,确保覆盖无死角。
这些传感器的采样频率能达到每分钟1次,数据会通过加密网络实时上传到园区管理平台;我们还会在平台里设置您指定的温湿度阈值,一旦出范围,系统会同时触三重预警——给仓库管理员短信、在平台弹窗提醒、联动仓库的空调和除湿设备自动调节,确保在5分钟内将环境参数拉回安全范围。”
他顿了顿,又点开设备故障预案:“要是传感器出现故障,我们的运维团队承诺1小时内到场维修,而且每个仓库会预留2台备用传感器,能随时替换,绝不会让货物安全受影响。
这是传感器厂家出具的检测报告,您可以看一下。”
林辰将一份厚厚的报告递过去,上面详细记录了传感器的精度测试、稳定性测试结果,盖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公章。
张科长接过报告翻了几页,眉头稍稍舒展,目光又落在“海关对接”
上:“温湿度监控看着没问题,那海关监管系统的对接呢?之前有家公司说,要额外加30万才能做这个功能。”
“张科长,海关对接我们不额外收费。”
林辰笑着点开“海关监管对接”
的页面,屏幕上出现了详细的对接流程图,“我们的技术团队花了两周时间,研究了海关总署最新布的《进出口货物监管数据接口规范》,还咨询了海关技术科的工作人员,能按照你们的要求,将货物的进出库时间、数量、规格、负责人、存储仓位等信息,通过加密通道实时同步到海关监管平台,数据传输延迟控制在30秒以内,加密等级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保证信息不泄露、不篡改。
而且整个对接过程,不需要您这边派专人配合,我们全程负责调试,直到系统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