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青州商家合作的难题(第1/2 页)
青州的清晨,带着初秋的微凉。
周莉带着试点团队的5个人,早早来到了“青州老字号餐饮街”
——这条长约500米的街道,聚集了30多家经营过10年的老店,从包子铺、面馆到卤味店,都是青州本地人常去的美食据点,也是他们此次商家对接的重点目标。
可刚走进餐饮街,团队就遭遇了“闭门羹”
。
周莉拿着“宜居生活”
app的合作手册,走进第一家“李记面馆”
,刚说明来意,老板就摆着手拒绝:“不用不用,我们只做线下生意,不搞线上那套。
之前有平台来找过我们,抽成高不说,结款还慢,净折腾人。”
说着,就把他们往门外送。
接下来的几家店,情况也大同小异。
有的商家听说他们是外来平台,直接以“不感兴趣”
为由拒绝;有的商家虽然愿意听几句,可一提到“抽成”
“线上运营”
,就皱着眉摇头。
负责商家对接的小陈手里的合作手册,半天没送出去一本,语气里带着几分挫败:“周姐,这些商家好像对线上平台有抵触情绪,怎么办啊?”
周莉心里也有些着急,但她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
“别急,我们先找几家有代表性的老店谈谈,只要拿下一家,形成标杆效应,其他商家就会跟着动。”
她指着不远处一家挂着“张记包子铺”
招牌的店面,“就这家,我之前做调研时了解到,他们家的包子在青州很有名,客流量大,但线上生意几乎为零,说不定有合作的可能。”
“张记包子铺”
的店面不大,只有6张桌子,门口却排着长队。
周莉带着团队排队半小时,才等到老板张建国忙完早高峰。
张建国今年50多岁,穿着洗得白的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听到“合作线上平台”
,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姑娘,你们还是别白费功夫了。
去年我跟‘青州生活通’合作过,抽成20,我卖一个包子才赚5毛钱,平台就要拿走1毛,几乎没利润。
更气人的是,结款还要等半个月,有一次拖了20天,我差点连员工工资都不出来。”
他指了指店里的收银台:“我这小本生意,每天起早贪黑,就赚点辛苦钱,可经不起线上平台折腾。
你们这新app,我可不敢随便试。”
周莉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拉过一张凳子,坐在张建国对面,拿出随身携带的计算器和本地商家结算记录,耐心解释:“张叔,我特别理解您的顾虑。
但我们‘宜居生活’和‘青州生活通’不一样——我们的抽成只有12,比他们低8个点。
您算笔账,要是您一天线上卖1000个包子,每个包子2元,营业额2000元,我们只抽240元,比‘青州生活通’少抽160元,一个月就能多赚4800元。”
她把计算器递到张建国面前,让他自己算:“而且我们的结款是t+1到账,今天的线上营业额,明天早上就能到您的银行账户,绝对不会拖欠。
您看,这是我们本地‘王记包子铺’的结算记录,每天的到账金额、时间都清清楚楚,您可以打电话核实。”
说着,她拿出手机,调出本地商家的联系方式。
张建国盯着结算记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里闪过一丝犹豫。
周莉见状,立刻抛出更优厚的条件:“张叔,我们还推出‘免费入驻+月流量扶持’政策。
您入驻我们平台,月不仅不收抽成,我们还会把您的包子铺放在app页的‘青州老字号’推荐位,每天至少有5万青州用户能看到您的店,帮您引流。
要是月线上订单量没过您线下生意的10,您随时可以退出,我们不收取任何违约金,连入驻时的设备费用都不用您承担。”
“真的月免费?还帮我们引流?”
张建国抬起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怀疑。
“当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