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彻夜排查陷入僵局(第1/2 页)
机房里的时钟指针缓缓划过凌晨两点,荧光表盘在昏暗的环境里泛着冷光。
空气中弥漫着溶咖啡的焦苦和泡面的油腻味,混杂着服务器散热风扇的嗡嗡声,织成一张疲惫的网,将每个人都裹在其中。
技术团队从早上七点到现在,已经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没人敢合眼——屏幕上那道刺眼的红色预警,像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提醒着他们,一旦解决不了问题,整个项目就可能功亏一篑。
张工靠在椅背上,用力揉了揉酸的肩膀,骨节出轻微的“咯吱”
声。
他眼前的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已经滚动了不知多少行,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强光,布满了细密的红血丝,连眨眼都带着刺痛感。
他伸手拿起桌边凉透的咖啡,猛灌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才勉强驱散了几分困意。
“林总,你看这里。”
张工指着屏幕上一段数据传输的核心代码,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我们把采集模块的代码反复检查了五遍,从数据接收、解析到存储,每一步的逻辑都没问题,用的也是行业通用的tcpip传输协议,按理说不该出故障。
会不会是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不够,扛不住全量联调的数据压力?”
林辰正站在服务器机柜旁,手里拿着硬件参数表,闻言立刻走了过来。
他俯身盯着屏幕,手指在代码行间轻轻滑动,片刻后摇了摇头:“不会是硬件的问题。
我们用的是华为的高性能服务器,cpu是2颗8核的,内存64g,存储容量1tb,官方参数显示能同时处理10万条并数据。
现在只是联调阶段,实时传输的数据量还不到1万条,远远没到服务器的负载上限。”
他转身走向硬件测试区,赵伟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信号测试仪,逐一检查服务器接口的传输率。
测试仪的屏幕上,绿色的数字稳定在100bps,代表信号强度和传输稳定性都达标。
林辰蹲下身,看着测试仪上的数值,问道:“线路和接口都没问题吗?有没有可能是某个设备的信号干扰,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比如园区里的强电设备,或者其他无线信号的影响?”
赵伟放下测试仪,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机房里的空调虽然开着,但密集的设备散热让温度始终降不下来,他的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黏腻难受。
“林总,我们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赵伟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条理清晰,“下午的时候,我们把所有设备都单独断开,逐个测试信号,每个接口的传输率都稳定在标准范围内,没有任何波动。
而且我们还特意用频谱仪检测了周围的信号环境,排除了强电和无线干扰的可能。”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困惑:“最奇怪的是,之前小规模联调的时候,用了50个摄像头、10个门禁和2个停车场的数据,系统明明能正常运行,怎么一到全量联调,就突然出故障了?前后就差了几百个设备,问题到底出在哪?”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林辰的思绪里。
他站在机房中央,目光扫过满屋子的设备,眉头紧紧皱起——小规模联调没问题,全量联调就故障,难道问题真的出在“数量”
上?可服务器明明能扛住更大的负载……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着检查设备型号的小王突然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像是抓住了什么关键线索。
“林总,我想到一个可能性!”
小王快步走到林辰身边,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之前小规模联调的时候,我们用的全是这次新采购的设备,对吧?但全量联调的时候,包含了园区里原本在用的20多台老款设备——有10年前的海康威视摄像头,还有5年前的门禁机。
会不会是这些老设备的通信协议,跟我们系统的新版协议不兼容,导致数据传输时出现冲突,才中断的?”
林辰眼前一亮,像是在迷雾中看到了曙光。
他猛地拍了下手:“这个思路有道理!
之前我们只考虑了新设备的兼容性,却忽略了老设备的协议版本问题。
快,我们现在就做个测试——把所有老设备的连接线断开,只保留新设备,重新进行联调,看看结果怎么样!”
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赵伟带着两个施工师傅,飞快地拔掉老设备的网线;小王则在电脑上重新设置采集范围,只勾选新设备的ip地址。
所有人都围在屏幕前,连呼吸都屏住了——如果这个猜测是对的,那么红色预警就该消失了。
“开始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