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宜居生活 APP 盈利突破(第1/2 页)
初夏的风带着栀子花的清香,吹进辰星科技的办公楼。
公告栏前围满了人,一张鲜红的喜报被阳光映得格外耀眼——“热烈庆祝‘宜居生活’app累计用户突破100万!”
市场部的员工们挤在公告栏前,拿着手机拍照留念,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连路过的技术部同事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笑着加入讨论。
“100万用户啊!
咱们这app才上线四个月,太牛了!”
市场部的小张举着手机,兴奋地对着喜报拍照,“我要个朋友圈,让我朋友都知道,我参与做的app火了!”
旁边的同事笑着打趣:“你可别光炫耀,赶紧想想怎么把用户留住,让他们多下单才是正事。”
就在这时,刘娜拿着一份厚厚的用户增长报表,脚步轻快地穿过办公区,直奔林辰的办公室。
她的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出清脆的声响,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让路过的同事都忍不住问:“刘总监,是不是还有好消息啊?”
“当然有!”
刘娜推开门,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林总!
‘宜居生活’app累计用户破100万了!
更重要的是,上周我们终于实现盈利,净赚50万!”
她把报表摊在林辰的办公桌上,手指在数据栏上快滑动,“您看,付费转化率达到8,远行业平均的5;客单价也从最初的35元涨到了48元,用户消费频次从每月2次提升到35次。”
林辰放下手中的智慧医疗项目方案,接过报表仔细翻看。
报表里的用户画像清晰明了:用户主要集中在本地及周边区县,25-45岁的上班族占比72,女性用户占比63,这部分人群正是家政服务、餐饮外卖的核心消费群体。
订单结构也很健康:“家政服务”
占总订单的40,其中保洁、育儿嫂需求最高;“餐饮外卖”
占35,下午茶、晚餐订单量突出;“维修服务”
占25,水电维修、家电维修是主流。
“不错!”
林辰嘴角扬起笑容,手指在“盈利明细”
那页轻轻敲击,“前期投入的200万推广费没白费,用户基数和消费习惯都培养起来了。
不过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本地已经有两家互联网公司在做类似的app,我们要是不尽快推出新功能、拓展盈利渠道,很容易被赶。”
当天下午两点,林辰召集运营、产品、技术团队,在大会议室召开盈利方案研讨会。
会议桌被资料堆满,用户调研数据、行业盈利案例、app后台数据报表,一一铺展开来。
“目前我们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商家抽成,餐饮外卖抽12,家政服务抽15,维修服务抽20。
但只靠抽成,盈利模式太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刘娜率先言,她把行业报告推到中间,“我研究了美团、饿了么的盈利模式,除了抽成,会员费、广告收入、增值服务都是重要的盈利点。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拓展盈利渠道。”
产品经理小李接着说:“根据用户调研,有38的用户表示‘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付费’,比如外卖免配送费、家政服务优先预约。
我们可以推出会员体系,用专属权益吸引用户付费。”
他打开ppt,展示会员权益方案:“会员每月收费199元,可享受家政服务8折、外卖免配送费(单笔最高免8元)、维修服务优先上门(2小时内响应)、每月2张5元无门槛优惠券。
按照目前3万日活用户,若有10开通会员,每月就能带来近60万收入。”
技术总监陈默也补充道:“app的页轮播图、搜索结果页顶部,现在都是空白的,这些位置可以开放给商家做广告。
我们可以按点击量收费,每点击05元,还能为连锁商家做专属推广页面,收取年费。
比如‘味美居’这样的本地连锁品牌,肯定愿意花钱在页曝光。”
“还有一个方向,”
运营主管周莉突然开口,“我们可以跟本地商合作,推出‘市到家’服务。
现在很多上班族没时间去市,线上买菜、买日用品的需求很大。
我们对接商,用户在app上下单,我们自建配送团队配送,赚取商品差价和每单5元的配送费。
这样既能增加用户粘性,又能拓展新的盈利渠道。”
林辰认真听着大家的言,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