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试讲环节的亮点与淘汰(第1/2 页)
“婉辰亲子”
的试讲环节安排在装修一新的活动室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彩虹滑梯和海洋球池上,为这场专业选拔增添了几分温馨。
30位通过轮专业面试的应聘者,按顺序依次上台试讲,苏婉、李教授和两位资深教师组成评委团,从“课程设计、互动效果、专业度、亲和力”
四个维度打分,每一场试讲都像一次真实的亲子课堂,考验着应聘者的综合能力。
上午9点,试讲正式开始。
第一位上台的是张老师,她穿着干练的职业装,手里抱着一摞绘本和教具,看起来准备充分。
她选择的课程是“数字认知亲子课”
,目标是教3-4岁的孩子认识1-5的数字。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字宝宝,大家看,这是数字1,像小铅笔;这是数字2,像小鸭子……”
张老师站在讲台上,拿着数字卡片逐一讲解,声音清晰却缺乏起伏。
她在黑板上写下数字,让“孩子”
(由员工扮演)跟着念,还拿出练习题,让“孩子”
在纸上描红写数字。
整个课程持续1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张老师在讲解和示范,互动环节只有两次“跟着念数字”
,场面显得有些沉闷——扮演“孩子”
的员工们坐不住,有的东张西望,有的玩起了手里的铅笔。
试讲结束后,苏婉温和地提出建议:“张老师,您的数字认知课程逻辑很清晰,专业知识也很扎实,能看出您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亲子课程和传统课堂不同,3-4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更需要通过游戏和互动激兴趣。
比如您可以设计‘数字寻宝’游戏,把数字卡片藏在活动室的角落,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寻找,找到后说出数字对应的物品数量,这样既能让孩子认识数字,又能增加亲子互动,让课程更有趣。”
张老师听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谢谢您的建议,我之前在幼儿园教大班,习惯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确实忽略了低龄孩子的互动需求。
以后我会调整教学方式。”
最终,因为课程互动性不足,张老师未能通过试讲。
上午11点,李老师的试讲出现了更明显的问题。
她选择的是“绘本阅读课”
,绘本选的是《小熊的生日》,但上台后没多久,就因为紧张频频失误——刚讲完小熊邀请朋友,突然忘记接下来的情节,站在台上愣了几秒;讲到“小熊收到5份礼物”
时,误说成“3份礼物”
,还是扮演“家长”
的员工悄悄提醒才纠正。
“对不起,我太紧张了,昨天晚上熬夜准备,还是记混了……”
李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小,额头上渗出了汗珠,手里的绘本都有些拿不稳。
苏婉见状,轻声打断她的试讲:“李老师,别着急,先坐下喝口水平复一下。”
等李老师情绪稳定后,苏婉坦诚地说:“亲子课程对连贯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打断,一旦出现知识点错误或情节卡顿,很难再吸引他们的兴趣。
您这次的准备确实不够充分,不仅记错了绘本情节,还出现了数字错误,这会让家长质疑课程的专业性。
建议您以后准备课程时,多做几遍模拟演练,把细节记牢,相信您下次会表现得更好。”
李老师点点头,带着歉意离开了活动室,最终也遗憾落选。
下午2点,年轻的刘老师上台试讲,她的表现让评委团眼前一亮。
刘老师穿着浅蓝色的休闲装,扎着马尾辫,手里提着一个装满道具的小篮子,笑容明媚又有活力。
她选择的课程是“自然探索亲子课”
,主题是“种子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