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2 页)
温三郎离开后,温司遥便和杨誉一起,进了粮铺。
刚进去,熟悉的系统提示音便响起【叮!检测到可签到粮铺,是否签到?】
“是。”温司遥默应。
【签到成功!获得精米一石。】
立刻,系统空间便多了一麻袋粮。
正是当午,粮铺也没什么客人,伙计见他们进来,热情的迎上来:“这位郎君和娘子,要买什么粮?我们粮铺粮食齐全,价格最是公道。”
这家粮铺在甘县口碑确实不错,温三郎上次就是在这里买的粮。
“如今粮价几何?”杨誉问。
“新粮一百三十文一斗,陈粮一百一十文一斗。”伙计道。
“怎地又涨了?”杨誉皱眉。
前日温三郎来说的时候,陈粮才一两银一石,如今一石粮都要一两一钱银子了。
“哎呦,这位郎君有所不知,如今北地几州都闹干旱,这粮食收不上来,粮价自然就要涨了。咱们天水郡还算便宜了,这要是去了其他郡,陈粮都要二百文一斗了。”
“现在别的粮商都囤着粮,限量卖了,也就我家掌柜心善,想着这么多年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
“我看二位穿着也是体面人,还是多囤些粮在家,这粮价啊,我看日后还有得涨。”店里没其他客人,伙计便多了几句嘴。
“给我要五石陈粮,两石麦子,两石稻子,一石黍米。”杨誉道。
“好咧!”伙计马上去安排。
“咱家粮铺的陈粮,可不比那些黑心商家,卖的都是顶好的。”
“说是陈粮,可也不比新粮差多少。咱家老百姓过日子,图的就是个实在,没必要跟那些富贵人家比,贪口感买新粮。这陈粮啊,饱肚子也是一样的。”
这伙计也是个话痨,一边安排人去搬粮,一边对着二人絮叨。
等粮搬来后,杨誉开袋检查,确定没有坏粮后,这才付了钱,让人搬牛车上去。
在杨誉他们忙活的时候,温司遥便在粮铺四处看。
这粮铺种类还是挺多的,常见的五谷,稻黍麦稷菽,都有。
卖的,大多是原粮。刚才伙计报的,便是原粮的价格。
当然,也有舂好的米,或磨好的面粉卖。
舂好的米,又分糙米和精米。在原粮的价格上,糙米每斗加十文,精米加二十文。
所谓精米,便是在糙米的基础上,再加工。以稻米为例,糙米看着黄黄的,精米则白很多。可哪怕是精米,与现代的大米比起来,也是差远了。
至于面粉,则就一种,在麦子的原价上,每斗再加十五文。
此外,还有舂出来的麦麸和米糠卖,如今粮食涨价了,卖二十文一斗。
一些日子艰难的老百姓,会买一些回去磨碎了,混在粮食里吃。
这些加了米糠或麦麸等的粮食,便是虞朝老百姓口中的粗粮。
至于在华国现代老百姓熟悉的粗粮,地瓜和玉米,这时还没传到虞朝。
温司遥观这虞朝,差不多跟华国古代唐宋时期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