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思想火种(第1/2 页)
第613章思想火种(第1/2页)
用难以想象的坚韧、智慧和鲜血,在冰与火的战场上一点一点摸索、验证并最终凝聚而成的。
他,只是一个有幸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转述者与梳理者。
他所做的,无非是将那面由无数牺牲与智慧铸就、映照未来的镜子,更早、更清晰地呈现在这些未来的铸镜人面前。
他带来的是一颗思想的火种,而真正能点燃这片原野,并让其形成燎原之勢的干柴,
正是眼前这一代人那饱经战火淬炼、无与伦比的实战经验与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
李云峰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思维定式,只把侦察用于发现静态目标,却忽略了敌人动态行动中暴露的信息。
自己一直是在用静态的思维去对付一个动态的体系。
复盘带来的不是指责,而是一种降维打击般的思维启迪。
他陷入了沉思,脸上的暴躁被一种深刻的反思所取代。
陈朝阳这才将目光转向一旁同样凝神倾听的李玉林。
“玉林同志,”他的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犀利,
“你的反击很果断,战术运用也越来越灵活。但是,你的胜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他手指在沙盘上划出几条红军夜间反击后撤回的路线:
“你看,你的部队,从这几个出口出击,得手后,大部分都沿着原路,或者固定的两三条路线返回。
如果,”他的手指重重敲在一条主要的撤退路线上,
“如果云峰同志预判了你的习惯,在你反击得手,部队正在回撤的路上,
突然来一次覆盖性的炮火急袭,或者用预设的机枪火力进行封锁。
你想想,你会是什么下场?
一次漂亮的胜仗,瞬间就会变成一场惨胜,甚至是被关门打狗。”
李玉林脸上的些许得意瞬间冻结,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他光顾着思考怎么打出去,却忽略了最危险的“回家”之路。
他仿佛看到了在炮火中成片倒下的战士,因为指挥员思虑不周而付出的惨痛代价。
他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看向沙盘上那些撤退路线的眼神充满了后怕与感激。
因为指挥员思虑不周,一次漂亮的胜仗瞬间变为惨胜甚至全军覆没,这种后怕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观摩席上也一片寂静。
这寂静中,却蕴含着截然不同的震撼与思考。
在座的都是精英,但层级和阅历的差异,在此刻显露无疑。
那些为数不多、已有师级指挥经验的学员,如来自各野战军的师长,脸色最为凝重。
他们从陈朝阳的剖析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战术得失,更是整个战役层面后勤、工兵、侦察、通讯等多兵种协同的缺失,
以及高级指挥员在复杂形势下系统思维的极端重要性。
陈朝阳指出的每一个问题,在他们脑中迅速扩展成一张庞大的保障网络和资源调配图。
他们领悟的,是“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