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思想火种(第2/2 页)
而占据多数的营团级干部,如性格火爆、以敢打硬仗闻名的猛虎团杨团长,感受则更为直接和剧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3章思想火种(第2/2页)
他们中的许多人,思维仍停留在“无畏冲锋”、“寸土不让”、“刺刀见红”的层面。
李玉林白天放弃阵地的“藏”,在他们最初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怂”;
而夜间反击的胜利,则让他们觉得“够劲”、“解气”。
但陈朝阳最后关于“撤退路线”的警告,对着他们火热的头脑当头浇下。
杨团长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胸前一道狰狞的弹疤,那是他带着全团冲锋时留下的“勋章”。
他原本对李玉林“躲躲藏藏”的打法颇不以为然,认为少了军人血性。
可此刻,他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的画面,不是自己冲锋的英姿,而是他曾亲眼目睹、在敌人精准炮火覆盖下,整排整连的弟兄在撤退途中倒下的惨景……
那些士兵,同样无畏,同样勇敢,却因为指挥链条上某个环节的思虑不周,白白葬送在回家的路上。
他的脸色白了,拳头攥得咯咯作响,后怕与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交织在一起。
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在高级指挥岗位上,个人的勇猛固然可贵,但对部队每一个行动细节的周密考量,
对可能风险的预判与规避,才是对士兵生命真正的负责。
光有冲锋的勇气远远不够,更要有让战士们活着回家、再次冲锋的智慧。
他旁边一位姓王的营长,更是冷汗涔涔地低声对同伴说:“老李,我以前光想着带兄弟们完成任务,打死多少敌人……
可陈主任这话……咱们以后下命令,真得再多想几步啊。
这哪是下命令,这简直是在兄弟们背上画生死线……”
这一刻,对这些中基层骨干而言,一场深刻的思维蜕变正在发生。
他们开始领悟,真正的“勇”,不仅在于进攻时的无畏,更在于防御时的坚韧,在于撤退时的周密;
真正的对部队负责,不仅是带领他们夺取胜利,更是竭尽所能,带他们活着见证胜利。
陈朝阳将台下这些细微却剧烈的反应尽收眼底。
思想的种子,已经伴随着冷汗与后怕,深深地植入了这些未来将星的脑海之中,尤其是在那些冲杀在第一线的营团级干部心中,埋下了从“战斗指挥”向“战役思维”跃迁的火种。
这场复盘的价值,远比一次推演的胜负更为重要。
“战术是活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僵化,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陈朝阳总结道,目光扫过两位指挥官和周围凝神倾听的学员们。
“继续推演!”
布帘再次合上。
但这一次,两侧指挥区内的空气已然不同。
李云峰眼中的暴躁被冷静的锐利取代,他开始在命令表上写下布设障碍、要求侦察机进行特定区域轨迹分析的指令。
而李玉林则召集他的参谋团队,紧急重新规划所有出击兵力的撤退路线和应急方案。
开始紧急调整预案,为夜间反击部队规划多条分散、隐蔽的撤退路线,并考虑设置掩护火力点。
复盘,切中了要害,让这场推演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激烈对抗。
而观摩席上,再也无人闲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