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审讯攻坚与迷雾重重(第1/2 页)
“雷霆”
行动的辉煌战果,通过官方渠道的适度披露,在山城市民中引了热烈反响,多年积郁的怨气似乎找到了宣泄口,对新任公安局长沈青云的赞誉之声鹊起。
然而,市公安局内部,特别是“11·28”
专案组所在的秘密小楼,气氛却比行动前更加紧张。
所有人都明白,抓人只是第一步,如何撬开这些顽固分子的嘴,如何将零散的证据编织成无可辩驳的铁链,如何深挖出隐藏更深的“保护伞”
,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专案组设立了多个审讯小组,针对不同层级、不同性格的嫌疑人,制定了详细的审讯策略。
沈青云和郭勇在指挥室,可以通过单向玻璃和实时音频,观察和指导关键的审讯。
要目标,“金鼎集团”
的钱总经理,被安排在防护最严密的审讯室。
他显然早有准备,聘请的律师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对每一个问题都斤斤计较,反复强调程序合法性。
钱总经理本人则一改被捕时的慌乱,恢复了那种商人的“儒雅”
做派,对所有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指控一概否认。
“我只是一个正当的生意人,经营企业难免会得罪人,有些竞争对手恶意举报,这是很正常的商业竞争。”
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平静,“至于夜总会的问题,那是下面的人管理不善,我已经开除了相关负责人。
我个人对此毫不知情,更谈不上组织。”
面对出示的部分转账记录和证人证言,他要么推给下属,要么解释为“正常的商业往来”
和“朋友间的借贷”
。
他深知,只要不开口,不承认核心指控,仅凭现有外围证据,很难将其彻底钉死。
而那个凶悍的打手头目,则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对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罪行要么大包大揽(“都是我一个人干的,跟别人没关系!”
),要么就闭口不言,眼神凶狠地瞪着审讯人员。
原治安支队副支队长胡伟,则显得焦躁不安。
他时而痛哭流涕,诉说自己如何被“金鼎”
拉下水,一时糊涂;时而又心存侥幸,试图试探组织掌握的证据到底有多少,对一些关键问题,特别是与更高层级人物的联系,避而不谈。
审讯陷入了胶着状态。
这些长期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反侦查意识极强,深知“坦白从宽,牢底坐穿”
的潜在规则,形成了攻守同盟般的沉默。
面对审讯僵局,沈青云指示,将主攻方向暂时转向证据的深度挖掘和固定。
技术骨干陈岩带领他的团队,对起获的海量电子证据(电脑、手机、u盘)进行地毯式恢复和分析。
他们运用最新的数据恢复技术,成功复原了多个已被格式化的硬盘分区,在其中找到了更为隐秘的账本记录、涉及土地审批、项目竞标等领域的行贿清单,以及一些加密的通讯记录。
经侦专家何璐则带着她的团队,日夜不停地梳理着“金鼎”
关联公司的数千个银行账户,绘制出复杂的资金流向图。
她们现,有大量资金通过复杂的空壳公司层层流转,最终流向了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个人账户或境外账户,这些账户的持有人身份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同时,外调组民警奔赴多个省市,寻找曾被“金鼎”
欺压、但之前因恐惧不敢作证的受害者和证人。
在警方强大的震慑和耐心的工作下,一些人开始松动,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言。
这些新的证据,如同散落的珍珠,被专案组一点点串联起来。
虽然尚未直接指向最顶层的保护伞,但“金鼎”
团伙的罪行网络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对其核心成员的包围圈也在不断收紧。
“雷霆”
行动的巨大成功和后续的深挖调查,不可能不引起山城权力高层的关注和震动。
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出现。
市委书记赵建国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再次肯定了公安局近期的工作,强调要“一查到底,无论涉及到谁”
,态度鲜明。
但沈青云也隐约感觉到,个别常委在会上的言变得比以前更加“原则”
和“稳妥”
,强调“注意方式方法”
、“维护干部队伍稳定”
。
市长李为民在一次私下交谈中,委婉地提醒沈青云:“青云啊,案子要办,但也要注意节奏。
牵涉面太广,可能会影响一些正在推进的经济项目和社会稳定。
省里……也有些不同的声音传来。”
这些信号让沈青云意识到,打掉“金鼎”